_李嘉诚大撤离!接盘侠禹洲,千亿之路有多难走?

原标题:李嘉诚大撤离!接盘侠禹洲,千亿之路有多难走?

感谢网友金石道人来稿

2019年中秋节前夕,上海滩的媒体人收到了一份别致的礼物。

逢年过节,媒体收到礼物,不是什么新鲜事。

但收到礼物后,这些媒体人着实吃了一惊:

一套情趣用品。

这是上海禹洲地产为前来参加活动的媒体人准备的伴手礼。

网友惊叹连连:

在合家团圆的日子里,上海禹洲地产为中秋节赋予了生存和繁衍的终极意义。
地产商倡导的美好生活,伴随楼市进入下半场,已经升级到下半身了。

另一边,热情还没点燃,上海禹洲地产品牌部被高管猛烈炮轰:

“丢人、垃圾、耻辱、笑话、他X的瞎搞……”

高管勒令品牌部的人给媒体挨个打电话道歉:

对不起,我们发错了。个人行为,不代表公司品牌形象。

一场别出心裁的营销,以闹剧和道歉收场。

不过,打那以后,禹洲地产算是出名了。

1

李嘉诚跑路“卖员工”

禹洲成为“接锅侠”

2004年,香港富商李嘉诚进军西南,在成都拿到了一块地皮。

这块面积1036亩的超级大盘,李嘉诚花了21.35亿,折合楼面价1030元/平。

这是当年成都的“地王”。根据李首富旗下长实集团公开的数据,项目一共规划了8期开发,一共有2.33万套住宅及商铺。

16年后的今天,这个项目共有6期对外销售,卖出了16503套房子。也就是说,还有两期,近7000套房子还没开卖。

这个风格,确实很“李嘉诚”。

当年拿地楼面价1030元/平,如今该地块周边的二手房均价2.5-3万/平,拍地楼面价已超过2万元。

16年时间,土地价值增长20倍,远高于房价增长。

就在7月23日,长实集团宣布,这个南城都汇项目已经被打包出售,卖了78.47亿港元。

我算了一下,除去成本,李首富获利38.11亿港元。

光这一个项目的利润,就比很多房企一年的盈利还高。

作为地产界的祖师爷,李首富有句名言:

“决定房地产价值的因素,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

但直到现在我们才明白:在地段的基础上,时间才是财富增值的真正神器。

李首富把“做时间的朋友”发挥到了极致。

李嘉诚选择做时间的朋友,却和他的员工说了拜拜。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卖掉项目大撤退的同时,李首富把他的员工一起打包卖掉了。

在长实集团发布公告的当天,和记黄埔地产的员工才被匆忙宣布交给新公司接管,全体员工被要求在10日内完成工作交接。

和记黄埔地产的员工一头雾水,看到新闻才得知自己被公司卖掉。这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你抛弃了我,我却是全世界最后一个知道的。”

愤怒之下,和记黄埔地产的员工写了一封联名维权信,并按满了手印。

巧的是,接下李首富身后这口大锅的,正是禹洲集团。

2

千亿路上的坎坷

在李首富的这场大撤退中,“接盘侠”有两个——“禹洲集团”和“成都瑞卓置业”,它们分别持有50%的股权受让。

成都瑞卓置业是一家本土公司,禹洲集团则是发家于厦门的闽系房企,去年刚刚从禹洲地产改名为禹洲集团。

年报显示,2019年禹洲集团的合约销售额为751.15亿元,在克尔瑞的全口径销售榜上,可以排进全国50强。

接盘李首富,是禹洲集团冲向千亿路上的应有之义。

2019年禹洲首进成都之际,便赚足了人们的眼球。彼时调控正值从一线城市向热点二线城市深入,禹洲地产以134.39%溢价,18400元/㎡的楼面地价竞得锦江区琉璃厂板块的地块。

和禹洲同一天竞价的碧桂园,拿下的另一地块溢价为34.07%。

下血本拿地的禹洲,准备在成都大干一场。

那时,禹洲高层也意气风发。禹洲地产副总裁、首席财务官兼公司秘书邱于赓表态:

明年(2020年)禹洲地产的可售货值约1800亿,完成千亿“没有难度”。

转眼,突如其来的疫情黑天鹅给了禹洲一记响亮的耳光。

就在7月,禹洲集团公布的2020上半年未经审核营运数据显示,2020年前六个月,该集团实现累计销售金额为人民币428.50亿元;累计销售面积2,609,482平方米;平均销售价格为每平方米16,421元。

对照此前的目标,禹洲集团上半年的完成率大概为43%。放在整个行业,这个数据还算中等,但按杠杆地产的分析,千亿目标依然存在较大的变数。

在笔者看来,对禹洲来说,能否完成目标倒是其次,真正值得担忧的,是禹洲集团财务上的隐忧。

根据东方财富统计的数据,自2009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以来,禹洲一直是“小而美”的状态。2016年总部搬到上海后,禹洲加速扩张步伐,营收也实现了百亿级别的飞跃。

但短暂的飞跃之后,禹洲的增长疲态顿显。到2018年,禹洲地产的营收同比增长为12%,已经处于行业低位,随后的2019年还出现了下滑。

与营收增速一起下滑的,还有毛利率,已经连续下滑了三年,从2016年的36.27%,下滑到2019年的26.21%。

唯一的亮点是,归母净利润略有增长,净利率也有回升。

但一个尤为异常的现象是,禹洲集团的现房比例高得吓人,远高于同期的正荣、融信等房企。

存货多的原因,要么是不愿意卖,要么是卖得慢。

显而易见的是,禹洲的销售不太给力。在地产行业,牵一发而动全身,销售停滞带来的连锁反应,就是毛利下降、借款上升。

这样一来,禹洲的千亿路,将会很难走。

3

拿地乏力

2016年,禹洲把总部从厦门迁往上海。

北上之后,禹洲开始了全国扩张之路。翻阅年报不难发现,禹洲的扩张版图,大多集中于长三角区域。

在整个2019年,禹洲通过公开招拍挂以及收并购的方式,拿下35幅地块,权益土地储备地价合共约244.40亿元,权益归属总建筑面积265.6905万平米。

这些地块,平均楼面价达到每平米10023元,其中一线、二线及三线城市的占比分别为18%、77%及5%。

从拿地结构和价格来看,禹洲很“闽系”——热衷于买比较贵的地。

从财报上也能看出禹洲对长三角的依赖,2019年,禹洲在长三角区域的合约销售总额为487.73亿元,占该集团合约销售总额的64.93%。

而长三角,恰恰是限价最严厉的地区。

禹洲要突围,必须突破长三角,必须抓紧多囤地。

但令人疑惑的是,与2019年的凶猛拿地相比,进入2020年,禹洲的拿地步伐明显变慢。

中指院数据显示,2020年1-5月,禹洲集团拿地金额仅34亿元,排在了第99名,差一点就跌出拿地金额百强。

一边是土储布局不足,一边是拿地变缓,禹洲的操作,有点迷。

4

尾声

1994年,刚过而立之年的林龙安从厦门财政系统离职,创立禹洲地产,随后在厦门开发第一个楼盘禹洲新村,赚得第一桶金。

相比于传统闽系房企的“激进”,林龙安执掌的禹洲显得相对沉稳。

自2009年上市以来,禹洲的复合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以上,2016—2018年,这一数字约在55.4%。

林龙安不止一次表示:

“单纯追求规模,从来不是禹洲的目的。”

在这一观念指导下,禹洲在平衡利润、规模、风控的“三驾马车”中玩得比较溜,在业内享有“小中海”的美誉。

但时至今日,林龙安对规模的渴望难以掩藏。

在2019年度业绩会上,林龙安再度提到千亿目标,表示禹洲地产肯定“2020年将完成千亿规模”。

但林龙安话音刚落,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和标普分别将禹洲地产“Ba3”企业家族评级列入评级下调观察名单,以及将其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从“BB-”下调至“B+”,展望负面。

资本的不看好之外,禹洲身后的维权烽烟四起:

上海马桥府漏水房屋被业主戏称买房送“瀑布”,禹洲东滩豫翠苑、禹洲雍贤府频发虚假宣传、交付降标、质量缩水问题……

可以想象,这样的千亿之路,终究走得不踏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