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火”了,多产业链受益|

原标题:数字人民币“火”了,多产业链受益

文 / 本刊记者 刘馨蔚

今年年初,数字人民币开始升温。1月4日,数字人民币App从“测试版”升级到“试点版”,试点区域拓展到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在内的12个城市,试点地区用户均可以注册成为白名单用户。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通过此前试点,数字人民币钱包数量以及技术、场景优势已经得到市场认可,进一步扩大试点的条件已经成熟。

概念股涨停,产业链受益

1月份以来,众多数字人民币概念股出现涨停现象,其中在2月14日出现大批涨停,包括先进数通、四方精创、翠微股份、天喻信息、御银股份、恒宝股份、楚天龙等。

同时,与之相关的企业业绩均有所提升。雄帝科技主要业务为智慧交通,为城市公交提供支付受理环境的软硬件改造升级或者整体解决方案。2021年,雄帝科技与苏州市民卡签订了数字人民币联机支付改造的合同。据该公司披露的业绩报告显示,预计2021年净利润在835—1250万元,而上年同期还处于亏损状态。主打零售服务的北京翠微集团,旗下商场参与了数字人民币推广。开年11个交易日,翠微拿下8个涨停板。翠微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了72.16%—121.35%。

艾媒咨询认为,围绕着数字人民币支付相关的各产业链条均有受益。主要包括几大类:一是商业银行以及与之相关的IT互联网企业;二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如拉卡拉等机构;三是提供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硬件设备商;四是提供加密算法的软件提供商;五是推动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的相关企业。

当前,数字人民币的应用涵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试点城市涵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不同地区。据安信证券测算,整个数字人民币改造有望带动合计1165亿元的投资规模,包括ATM改造市场507亿元、智能柜台机市场114亿元、POS改造市场192亿元、硬件钱包市场339亿元、银行IT系统改造市场13亿元等。

华西证券认为,随着数字人民币的有序推进,产业链将持续受益。在生态运营方面,银行IT厂商迎来系统改造及场景运营机遇。在硬件钱包方面,金融机具厂商也将迎来大规模改造机遇。智能POS和ATM作为主要支付终端,改造需求将率先释放,而可视卡、手环等硬钱包载体也存在改造预期。

激发起移动支付场景向纵深发展

当前,各商业银行在手机银行App中普遍增加了数字人民币专区。为鼓励使用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普遍开展了送红包等活动。其中春节期间,深圳六大国有商业银行累计发放了25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

同时,商家纷纷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美团此前宣布,其平台下的线下消费将全场景开放数字人民币支付通道,用户几乎可以在所有支持的场景中通过数字人民币支付。京东、腾讯等拥有众多消费级用户的商家,也已经宣布将在年内开辟数字人民币的应用。未来,微信支付还将增加数字人民币支付。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中国银行作为官方合作伙伴,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服务,提供了人民币软钱包、硬钱包两类服务,还研发了冬奥场景下的数字人民币与外币兑换的自助机。

从使用场景看,目前数字人民币主要应用于零售、网购等移动支付,并正在延伸至交易量较多的交通出行、绿色低碳等领域。理论上来说,它可以与原有的各种支付方式实现无缝覆盖。就像消费者已经习惯于使用微信、支付宝一样,数字人民币的支付场景有望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

艾媒咨询此前发布的有关移动支付的报告指出,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的增长趋势长期不改。数字人民币的火爆,将激发起移动支付场景向纵深发展,让消费者多了一种选择。对于商家而言,数字人民币的普及和推广,其中潜藏着亟待发掘的商机。

据央行方面统计,截至2021年年底,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808.51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2.61亿个,交易金额达875.65亿元。进入2022年,随着数字人民币升级,试点场景及其他相关交易数据仍在逐步上升,数字人民币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据艾媒咨询预计,随着数字人民币的普及,年均增长量可能接近或超过100万亿元。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从国家安全、国际关系等角度来讲,数字人民币的大规模应用不会很远,并且微信支付、支付宝已经为其打好了基础,国企央企可能会成为整个数字货币浪潮中受益的大头。

同时,政策也十分利好于数字人民币的发展。日前,北京市印发《关于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清单》等3个清单,提出建设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和数字金融体系。央行等4部门印发《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其中提到稳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标准研制。“在政策的推动下,还将吸引更多机构和消费者参与数字人民币的普及和推广。”

数字货币成为全球金融发展大趋势

近日爆发的俄乌冲突,令欧美等国升级对俄制裁,并打出“SWIFT”这张牌。不少研究机构指出,鉴于SWIFT系统在地缘政治冲突时或成为欧美实施制裁的工具,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必要,尤其是着重发展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和数字人民币。

当前,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据SWIFT数据显示,今年1月,人民币全球支付占比跃升至3.2%。自2021年12月以来,全球支付的活跃货币中,人民币连续两个月保持第四的地位。同时,人民币的储备总额也在稳步上升。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人民币作为各国官方储备的比例升至2.66%。

现下,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由“CIPS+CNAPS+SWIFT”构成。其中,SWIFT为可选项,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民币跨境支付对于SWIFT的依赖。CIPS的优势在于可以使用人民币进行直接结算,无需开设代理行账户,可降低转款费用和所用时间。该系统旨在进一步整合现有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渠道和资源,提高跨境清算效率,满足各主要时区的人民币业务发展需求,提高交易安全性,构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尽管CIPS以间接参与者为主,且体量远小于SWIFT,但后续来看,CIPS可借助“一带一路”、RCEP等国际合作的良机,促使各国银行逐步加入,从而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走出去战略实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作为现金的一种形式,数字人民币具有法偿性,所以不受上述限制,为习惯了移动支付的用户带来便利,也给外国友人带来更多支付选择。”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称。

此外,数字货币正成为全球金融发展的大趋势,已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央行数字货币相关工作。美联储近几年一直在从多个角度研究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潜在益处与风险。2021年,欧洲央行宣布启动数字欧元项目,并表示希望在5年内使数字欧元成为现实。尼日利亚政府在2021年推出“e奈拉”,使其成为首个正式启用数字货币的非洲国家。俄罗斯央行计划2022年测试数字卢布,同时确定该国数字货币下一步发展路线图。

两会代表建议对数字人民币立法

与此同时,不少经济体对数字货币仍保持谨慎态度,主要的担忧体现在技术不够成熟和市场监管风险方面。美联储认为,数字货币的设计要考虑货币政策、金融稳定、消费者保护、法律和隐私等因素,虽然可以提高支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但也对用户和金融体系构成潜在风险,应注意监管。

当前,法律法规层面未对数字人民币进行规制,在数字人民币的获取、使用以及风险防控等方面缺少法律保障。在今年两会上,多位代表建议针对数字人民币立法或出台相应法规。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王景武表示,各机构在数字人民币运营中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需要法律或法规进一步明确,以保障数字人民币稳健运营。数字人民币的使用脱离不了数字人民币钱包,而钱包需要在运营机构开立,钱包体系与账户体系的区别不仅关系到公民使用数字人民币还是使用账户资金的选择,也关系到银行业务的改革创新、风险防控机制的建立。另外,数字人民币具有可编程性,其通过加载智能合约来实现,谁有权加载合约、更改合约,以及如何加载、如何更改等需要由具体的法律规定予以规范和保障。

对于以上问题,王景武建议,修改《人民币管理条例》,明确数字人民币的法律属性;制定专门的数字人民币法规或规章,明确数字人民币的运营机制;明确智能合约使用规范;明确数字人民币隐私权保护边界。

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郭新明看来,为保障法定货币的权威性、统一货币发行权,不仅需要《中国人民银行法》对不同形态人民币发行权归属进行明示授权,而且需要突破《人民币管理条例》列举的人民币形态,并增加相关规范内容。

民建中央在今年递交的两会提案中建议,应进一步完善数字人民币体系。完善数字货币立法,严厉打击假借数字货币名义进行犯罪。同时,加快数字货币数据存储技术革新,建立数字人民币数据保存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检察院检察长贺恒扬表示,数字人民币具有独特物质形态和法律属性,已超出现有刑法关于货币犯罪的规制范畴,建议进一步加强法定数字货币的刑法规制,把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发行数字货币、伪造或者篡改数字货币、破坏数字货币数据管理系统等行为纳入刑法规制,并出台具体指导意见,确保金融领域安全稳定。

此外,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认为,试点推进提速的背景下,应重视数字人民币的宣传普及,向社会公众广泛普及数字人民币知识,提高数字人民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让数字人民币落地场景真正用起来、活起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