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证综指今日生效:开盘跌0.17%至3315点,券商称指数失真问题有望解决|

原标题:新上证综指今日生效:开盘跌0.17%至3315点,券商称指数失真问题有望解决

图片源自网络

出品|搜狐财经

作者|徐佳雯

7月22日,经过修订的上证综指正式问世。今日开盘,三大股指低开,沪指跌0.17%报3315.18点,深成指跌0.21%报13507.35点,创业板跌0.4%报2725.45点。

据上交所公告称,自7月22日起,修订上证综合指数编制方案,包括纳入科创板、CDR相关股票;剔除ST、*ST股;延长新股计入指数的上市时间要求,并在上证指数中正式纳入科创板上市证券。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原来的指数编制和实体经济的背离较大,上证指数没有办法充分反映实体经济的发展。其次,从原来上证指数的编制的角度来说,其本身的编制方法和欧美各国的编制方法来说,依然有一定的差距。

三管齐下解决指数失真问题

近期,A股市场的风格变化明显。据同花顺显示,本月内,上证指数已突破3000点,尽管上周指数有所回调,本周内,上证指数未跌下3300点。

事实上,上证综指10年以来多次冲击3000点上,但均未能站稳,牛市昙花一现,也成为A股市场的一大“槽点”。

据公开资料显示,上证综指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发布,其样本股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反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

发布已满29年的上证综指,直到目前仍然存在“指数失真”的问题,备受投资者诟病。与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以及上证50、创业板指数相比,上证综指的涨幅始终落后于上述指数。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本次上证综合指数编制修订的实施,借鉴国际代表性指数编制调整的做法,拟采用无缝衔接的方式进行,即指数编制方案变更生效日点位与前一交易日点位无缝衔接,生效日实时点位基于前一交易日收盘点位及样本股当日涨跌幅计算。

因此,上证综合指数编制修订的实施不会影响上证综合指数的连续性,不影响投资者观测市场行情。

修订后的上证综指将从三个方面改善目前指数失真现象。

首先,剔除风险警示股票。指数样本被实施风险警示的,从被实施风险警示措施次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将其从指数样本中剔除。

被撤销风险警示措施的证券,从被撤销风险警示措施次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将其计入指数。

其次,延长新股计入指数时间。日均总市值排名在沪市前10位的新上市证券,于上市满三个月后计入指数,其他新上市证券于上市满一年后计入指数。

因为日均总市值排名在沪市前10位的特大市值股票价格稳定所需的时间总体上短于其他股票,新规综合考虑了上证指数的价格稳定性和指数代表性,将这些特大市值新股的纳入时间定为3个月。延长新股纳入时长有利于上证指数的稳定性。

此外,纳入科创板上市证券,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科创板上市证券将依据修订后的编制方案计入上证综合指数。

光大证券金工团队曾就此模拟新的上证综指,认为沪指好整体的收益会有所提升:修订后的上证综指自2000年以来年化收益为5.47%,相比原始指数的3.67%有较为明显的提升(截止6月19日),作为具备A股市场晴雨表功能的指数,将一定程度上提升投资者的信心。根据该团队模拟,新上证综指6月中旬点位约在4000点左右。

针对指数修订后的变化,华宝证券认为,此次指数调整对市场影响有限,更多是情绪面的短期提振效果。首先,此次上证综指编制方案调整之后仍然保持总市值加权方式,一方面削弱了指数的额抗操纵性,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指数的行业代表性。

华宝证券表示,在抗操纵层面,总市值加权使得部分总市值较大但流通股本占比较小的成分股权重被放大,而部分总市值偏小但流通市值较高的个股权重则偏低。

“在行业层面,上证综指的银行板块权重有明显放大,而食品饮料、医药 生物、计算机等长期高景气度板块的占比则偏低,影响了上证指数的收益性和行业代表性。”华宝证券表示。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上证综指修订编制方案后的长期涨跌,还是要看今后有多少成长型的公司在上交所上市。

“这次将科创板纳入上证指数中,将有利于推动指数长期向上走势。未来上交所要吸收更多新经济的龙头上市,才能够真正激发指数上涨,换句话说,指数涨跌的决定性因素取决于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成长性。”杨德龙表示。

指数失真问题是编制变革主因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对搜狐财经表示,原来的核心指数包括,沪深300指数、上证综指、中证500指数以及上证50指数。

但事实上,上市公司的变化很大,在这个过程中上市公司的准入和出清需要指数动态的调整,若长时间不调整,会存在“指数失真”的问题。

近几年,上市公司业绩波动较大,不稳定性明显,因此指数修订应该是动态的、常态化的机制。徐洪才认为,指数编制的调整可以保持一年一次的频率,长时间使用相同的指数编制机制,不利于新涌入的上市公司和即将退市的企业的生存。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解释称,原有的上证指数与实体经济的比例现象已经越来越明显。自2006年起,实际上已经开始出现关于是否需要更改上证指数编制的讨论。目前的情况下,引入更多的机制去修正调整优化上证指数的编制方法,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针对原有指数组合的不足,江瀚表示,首先原有的指数编制和实体经济的背离较大,上证指数没有办法充分反映实体经济的发展。其次,从过去上证指数的编制的角度来说,其本身的编制方法和欧美各国的编制方法来说,依然有一定的差距。

江瀚表示,指数编制改革后,实际上能放任指数更加精准,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更好地依托上证指数进行投资。此外,当引入更加多元化的机制之后,上证指数可以更加精确更加完善。

“指数编制方法的优化是完善基础制度建设的一部分,考虑到当前上证综指等指数的市场关注度较高,其指数的代表性也广受关切,根据市场发展和上市公司结构的新变化,于与时俱进地调整相关指数的编制,有利于提升指数的科学性。”江瀚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