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绑”两个月,内江“地摊经济”带动1.35万余人就业

原标题:“松绑”两个月,内江“地摊经济”带动1.35万余人就业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社会经济遭受重创,党中央做出了“六稳”“六保”重大决策部署,发展“地摊经济”成为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举措之一。

记者从市城管执法局了解到,自5月29日开放“地摊经济”以来,我市不断完善和创新管理手段,服务和管控两手抓,营造出既充满活力、又规范有序的市场经营环境。截至目前,全市共计新设置临时摊区46个,提供临时摊位2324个,适度放宽管控街道37条,间接性提供就业岗位13500余个,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也保障了民生需求,助力城市经济复苏。

临时夜市摊点人气旺

小地摊 大民生

两个月带动1.35万人就业

近期,每天晚上6点半之后,东兴区邦泰国际公馆小区旁边的临时夜市摊区就会人头攒动,卖水果、鲜花、小吃、生活百货的小摊贩沿街叫卖,逛夜市的居民摩肩接踵,给城市增添了不少烟火气。一圈夜市逛下来,吃的用的,孩子玩的,老人穿的,人们总能选到几样物美价廉的商品。

自这个夜市摊区开辟以来,家住小区附近的王怡就第一时间申请了摊位,经营小饰品。除去中、高考和下雨的日子,王怡每晚都雷打不动地出摊,每晚约3个小时。她算了一下收入,到7月27日晚,近两个月时间,她的纯收入有一千多元。钱虽不多,王怡却很知足,“我是个全职妈妈,白天要带娃,没法工作,有点收入总是好的。”

就业是民生之基。

今年5月,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决策部署,帮助、支持服务业加快“复苏”,我市积极出台支持“地摊经济”相关措施和具体办法,支持自主就业创业。

为此,城管部门主动精准对接需求,指导辖区以街道为单位,组建20余支主动服务队,会同商务等部门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经营者需求,广泛征求经营者、普通市民的意见建议,收集相关建议意见200余条,为精准设置临时便民服务点、夜市摊区(点)提供基础信息和依据。

5月28日,市城管执法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助力经济发展》的通知,决定实施主动支持创业就业、扩大开放管控限制等六项措施,适当增设临时便民服务点、夜市摊区(点),对占道经营行为实施审慎包容监管,允许餐饮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占用部分人行道,允许流动摊贩在背街小巷规范贩卖,适度放宽商铺骑门、跨门经营;在场地和安全等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全力支持占道促销活动;在离农贸市场较远的居民小区内或周边设置临时交易点,满足市民多元消费需求。对在经营活动中能及时纠正的轻微违规行为,实行柔性执法。

5月29日,内江允许临时占道经营的消息传遍大街小巷。一夜之间,全市上下兴起摆摊热。

记者从市城管执法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共计新设置临时摊区46个,提供临时摊位2324个,适度放宽管控街道37条,间接性提供就业岗位13500余个,有力促进了服务业发展。

市民在小吃摊上挑选小吃

立规矩 添保障

助力“地摊经济”良性发展

地摊经济,一头连着就业和民生,一头连着市容环境和社会秩序。

开放占道经营,意味着有可能带来无序占道、交通拥堵、垃圾成堆、噪音扰民等乱象。

如何放活又管好,既搞活经济,又不影响社会秩序,让群众和政府两头放心,考验着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能力。

连日来,记者走访东兴区梧桐路、栖霞路、北环路及邦泰国际公馆东西区等几个临时夜市摊区发现,这里每天晚上都会有固定的小摊贩队伍,小吃、鲜花、水果、蔬菜、衣服鞋袜、手机贴膜……虽然没有人来收取摊位费,但一个个摊位严格控制在划定的摊位线内,沿街摆放整齐。每天的地摊经济结束后,这里又会恢复平静,垃圾和杂物被商家和环卫工人一一清理干净。

良好的秩序背后,是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举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