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禁止粮食出口,中国14亿人的吃饭问题会受影响吗?

原标题:多国禁止粮食出口,中国14亿人的吃饭问题会受影响吗?

作者 | 高泓娟

(食品行业报道20余年资深记者)

首发 | 思想

目前,新冠病毒疫情在世界多国肆虐,各国纷纷采取严厉的隔离措施,生产生活秩序被迫换到另一频道,经济濒于停顿。

每当发生大面积危机的时候,保住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就成了各国政府及民众考虑的首要问题。

粮食首当其冲。

各国都在考虑自己的口粮还能吃多久,毕竟,“仓廪实,天下安;稻谷欠,天下乱。”这几天一直值得关注的风向是:很多国家开始限制或停止粮食出口。

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之一哈萨克斯坦禁止出口小麦、土豆等;

全球第三大稻米出口国越南禁止大米出口;

塞尔维亚停止了葵花籽油和其他部分农产品的出口;

埃及自3月28日起未来3个月内停止各种豆类产品的出口;

俄罗斯农业部提议对粮食出口建立临时配额,从4月1日到6月30日,小麦、黑麦、大麦和玉米等出口量不得超过700吨。

另一方面,连年战乱的伊拉克急需进口大米和小麦来保证其粮食供应及储备,而印尼和菲律宾两国储存的粮食最多只能维持3个月。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近日警告,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维持全球食品供应链并减低疫情对粮食体系的冲击,那么我们将面临迫近的粮食危机。”

而全球疫情不会很快结束,美国正在疫情爆发阶段,每天新增病例从一万多到两万多;

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每天新发病例一直徘徊在高位;全球应对疫情的举措至少3个月内不会有所放松,一些国家如澳大利亚明确表示疫情的控制措施至少实行6个月。

我国目前将无症状患者列为重点防控,国境控制等防控措施短时间内不会放松。各国在尽量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但停工停产,失业骤增都处在进行时。

除了疫情,还有蝗灾,已肆虐多国的蝗灾使受灾国粮食减产,我国玉米也面临草地贪夜蛾的威胁,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一条重要警报称,进入到2020年之后,全国有将近1亿亩粮田遭遇草地贪夜蛾的威胁。各地正在加紧布控。

4858432a52aedf90c.jpg" max-width="600" />

粮食减产对于受灾国来说是没有悬念了。部分国家粮食减产会不会带来全球粮食价格上升?粮食进口依赖度大的的国家会不会面临粮食危机?而疫情下的禁运导致全球粮食供应链断裂的威胁,就像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剑。

“维持全球食品供应链并减低疫情对粮食体系的冲击”现在看来是十分艰巨的。如果粮食出口份额占比大的国家也加入禁止粮食出口的行列,全球粮食价格上升不可避免,粮食危机不可避免。

2008年、2011年皆发生粮食危机,非洲、亚洲和中东的30多个国家发生了粮食骚乱。

2008年的粮食危机中, 中国人的主食大米被炒高了4倍,幸运的是,中国政府拥有充足的储备粮补贴, 国家很快平抑了粮价,基本稳定了大米价格。

小麦仅仅从1400元每吨涨到2000元每吨,玉米从1200元涨到了1800元。 中国政府平息粮价组合拳,使得想抄底的国际四大粮商、国内外投机商损失惨重。

2020年,庚子年,作为粮食进口大国的中国会平安度过疫情下的粮食难关吗?我国的粮食储备够14亿人的口粮吗?

根据粮农组织的调查报告,在全球206个国家与地区中,只有33个能够在粮食上做到自给自足,只有6个国家有对外援助能力,分别是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与新西兰。

还有一组数据:全球十个主要水稻生产国分别为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越南、缅甸、泰国、菲律宾、巴西和日本。

水稻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是印度和中国,其水稻种植面积分别占全球水稻面积的28.1%和18.5%。

2019年10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显示,我国2018年粮食总产量近6.6亿吨,实现谷物基本自给。2018年,谷物产量6.1亿吨,占粮食总产量的90%以上,我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稻谷和小麦产需有余。

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的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库存充裕,各类企业的稻谷、小麦库存超过国内一年的消费量。

也有专家认为,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对我国难以形成直接的冲击。相反,如果国际粮价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国内粮价上升预期,有利于促进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对稳定今年粮食生产具有积极作用。

可以说,守住中国耕地18亿亩红线,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粮食生产才无后顾之忧。当此危急时刻,中国人的饭碗,依然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