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疫情突围战:数据记录他们靠什么“逆流而生”?]

原标题:中小企业疫情突围战:数据记录他们靠什么“逆流而生”?

近日发布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分析报告(2020)》显示,2608家中小企业样本中,仅有3%处于数字化转型深度应用阶段,而绝大多数都面临“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难题。

基于行业特点和规模较小等原因,中小企业成为此次疫情的“重灾区”,让本就坎坷的数字化转型之路雪上加霜。这场疫情“突围战”不仅是对中小企业生存能力的考验,也成为整个社会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服务的重要考核。

不过,随着疫情趋缓,有调研数据显示,目前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有了明显好转。中小企业凭借什么“逆流而生”?我们用数据记录了下来。

政策扶持

国家、地方共出台近两千项政策

2018年8月,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首次明确提出,中国中小企业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提供了全国50%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GDP,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吸纳了90%的新增就业人员。

作为中国数量最大、最具创新活力的企业群体,中小企业打赢疫情“突围战”将为全国经济局势向好打下基础。然而,疫情初期的多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小企业的自我预期并不乐观。

2月发布的《招商银行小微企业调研报告》指出,接近 1/4 的小微企业表示遭受疫情严重冲击,经营已陷入困境(16.9%),甚至面临倒闭风险(5.8%)。

为促进中小企业复工复产,自1月底以来,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减负纾困政策。中国政府网和工信部中小企业局推出的“疫情防控支持中小企业政策库”显示,截至7月20日,国家层面已出台338项政策,全国各省区市共推出1628项地方政策。

其中,在以“中小企业”为标题的10份国家政策文件中,“服务”“疫情”“数字化”“创新”等关键词被多次提及。

能否实现数字化转型,成为疫情期间许多中小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点之一。“中小微企业面临‘转型是找死、不转是等死’的转型困境。” 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有关负责人曾直言。

拉动需求

大数据分析用户消费偏好成就爆款

疫情到来之前,林小龙本来准备大干一场。

他创立的江苏连云港永同祥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下称“永同祥”)是一家种植、加工、销售食用菌的公司,主要以出口美国、韩国、日本为主,年销售额800多万美元。但受疫情影响,国际客户订单大量流失。截至3月,仅有五条货柜出口美国。

没有太多犹豫,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永同祥迅速转变销售模式,对一部分香菇按照国内卫生许可标准变更生产线,进行脱水加工,抢抓生产时间,准备抢占国内市场。

为了拓展国内销售渠道,当地政府除了积极对接各大商超与公司,还在政务平台发布销售信息,鼓励“线上+线下”销售模式,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企业的影响。截至目前,永同祥已有四条生产线全马力生产,日产鲜菇五吨、脱水菌菇一吨,公司经营逐渐步入正轨。

和林小龙一样,疫情开始蔓延的那一个星期,广东肇庆一家做汽车护理用品的外贸工厂“好顺欧迪斯”总经理曲维好也面临同样的难题:国内供应链断裂、国外订单延期。

2月4日那天,曲维好和几位股东终于抓住了一线希望。淘宝C2M(顾客对工厂)团队小二找到曲维好,提出了“生产车用消毒酒精”的倡议——这款产品在淘宝上的搜索量每天超过100万次。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有进出口记录的企业有49.9万,而最新披露的消息显示,目前,仅淘宝特价版上的外贸工厂店铺就超过30万家,这意味着,至少全国超过一半的外贸工厂都开起了网店。

利用大数据提前洞悉用户消费偏好,倒逼产业带工厂反向定制商品,是淘宝特价版的核心。在淘宝C2M的指导下,好顺欧迪斯三天便实现从接到需求信息到产品上线销售。2月10日到25日期间,这款量身定制的车用酒精喷雾成为淘宝平台销量最大的消杀产品,销售超过100万笔。

后来海外疫情开始爆发,外商也从爆款“车用酒精喷雾”里嗅到了商机。“最近刚给海外客户发了20个货柜的货。”曲维好还在朋友圈发了英雄帖,招募100名销售人员。此前,他刚刚新招了200名工人。

与大部分在夹缝中艰难生存的中小型外贸企业相比,最早一批实践“出口转内销”的永同祥和好顺欧迪斯是幸运的。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明确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帮助外贸企业纾困。

从监测数据看,“6月份当月进出口实现年内首次双双正增长,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整体表现好于预期。”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李魁文在7月1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2.7万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出口1.5万亿元,增长4.3%;进口1.2万亿元,增长6.2%。

今年上半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4.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降幅较前5个月收窄1.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7万亿元,下降3%;进口6.5万亿元,下降3.3%。

刺激消费

发放电子消费券,约九成受益者为中小商户

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各地政府都在“促消费”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据不完全统计,自疫情发生以来,有28个省份、170多个地市统筹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累计发放消费券达190多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电子支付的普及、信息安全和触达效率,很多地方的消费券采用了电子版的形式,也便于及时调整发放策略。因此,微信、支付宝、美团、中国银联等大型数字平台在承载了其中大量服务。

比如中国银联启动“重振引擎”助商惠民计划,开展惠民活动,聚焦餐饮、购物和市内交通等高频消费场景,涵盖2000多个热点品牌以及逾40万家线下门店,覆盖1000多个市县。

此外,还联合各地政府及商业银行共同出资发放消费券。截至5月6日,中国银联已在近70个城市(区)发放消费券逾五亿元,其中九成以上受益商家为中小微商户。中国银联网络交易数据显示,五一假期银联交易金额突破1.57万亿元,较清明小长假增长7.7%。

在疫情最严重、中小企业最为艰难的2月,阿里发布《告商家书》,推出六大方面20项特殊措施,扶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随后,曾在2009年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推出的“春雷计划”也时隔11年重启,外贸升级线上突围、助力外贸开拓内销、打造数字化产业带等措施陆续上线,助力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危”中寻“机”。其中发放消费券是支付宝的重要工作内容。

支付宝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超100个城市通过支付宝发券,平均“杠杆效应”超过八倍——也就是每一元支付宝消费券直接拉动八元消费。其中九成受益商家为中小企业。截止5月底,全国已有1200万小店和路边摊收入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中支持支付宝消费券核销的小店,收入流水比发消费券前一周环比增长高达73.4%。

技术赋能

免费云资源降低中小企业运营成本

疫情对中小企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一些原本数字化程度高的企业,诸如电商购物、线上办公、网络诊疗等线上项目迎来了空前热潮。

疫情期间,口罩、手套、洗手液需求猛涨,成千上万条客户咨询的涌入让商家不堪重负。因此,阿里决定免费赠送部分商家店小蜜的使用流量——这款智能服务软件能大大降低人工客服工作量。目前,超过95%的商家选择继续使用店小蜜,覆盖商家数量同比增长50%。

除了电商平台之外,今年3月,中国市场效率办公类App的总使用时长同比增加了20倍,几乎接近即时通讯;行业内三大头部App合并后的活跃渗透率也从去年的59.6%大幅增长到今年的83.9%。

但对于对设备、网络、数据安全都有极高要求的视效行业,普通的远程办公方式无法满足。产出过《流浪地球》、《一出好戏》、《悟空传》等作品的国内一线的电影视效公司MORE VFX就在疫情期间遇到了这样的麻烦。

很快,IT主管陈向正想到了办法——上阿里云。用了两天时间测试,第三天,员工就已经全面在家生产了。经过测试验证,各个部门基本上能达到以前70%-90%的工作进度,工作效率直逼线下。

在陈向正看来,上云不仅仅是一个疫情下的短期应急的方案,更是一个可以让整个行业良性运转的长效机制。对于中小企业扎堆的视效行业而言,大多难以承受高企的设备和维护成本。“而现在上云的话,你用的时候就花钱,不用的时候不花钱,其实对企业也更可控,运营的压力也就更小。”

此外,腾讯云、华为云等也都积极助力中小企业复工复产。

腾讯在全国建设了10个云启产业基地,为当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资源、商机、资本等层面的生态扶持;6月30日前免费为中小企业提供云主机、数据库、存储等云基础资源。华为云则推出近300万次API免费调用计划,帮助企业业务上云,保证企业在疫情期间持续运营。

在各方支持下,中小企业的情况明显有所好转。

7月11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发布的第二轮“中小微企业疫情生存调查”结果显示,相对于2月份,5月份各地复工率明显上升。团队调研的7个省份中,2月份时复工率最高的是北京(42%);5月份复工率普遍在80%、90%以上。其中复工率变化最大的浙江省从12%跃升至95%。

4845af9766087503f695.jpg" />

从现金流来看,2月份时,仅可维持经营不超过三个月的企业占比从63.3%降至5月份的48.8%;现金流能撑六个月以上的企业,从2月份的25.6%变为5月份的41.5%。

“寒冬已经过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讲席教授张晓波说。

采写:南都记者蒋琳

制图:南都记者陈志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