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生:扩大财政赤字弥补社保缺口,有利于实现代际公平】 财政赤字

原标题:彭文生:扩大财政赤字弥补社保缺口,有利于实现代际公平

文/张骞 搜狐智库

1月6日上午,光大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在“首席经济学论坛年会上”发表了题为《新时代的财政金融新格局》演讲。他认为当代人占有较多的资源,因此通过财政扩张带来的通货膨胀,可以有效稀释富有阶层的金融资产,有利于减缓贫富分化,实现代际公平。

彭文生首先回顾了过去几十年来全球和中国的宏观周期变化。认为这一方面是人口、技术带来的实际冲击,人口红利高,育儿负担轻,储蓄率高,促进了投资和资产估值上升;另一方面货币层面的冲击下,信贷资产扩张,推高了债务,金融贫富分化。

他举了几组数据,表明过去人口红利之下,推高了房地产价格、通货膨胀、股市市值以及带来贸易顺差。但随着劳动人口的减少,这一系列的影响可能带来方向性的变化。

在人口结构变动之下,财政存在超越周期的扩张。即需要用财政赤字来补充社保缺口,以对中低收入者进行支付转移,减少贫富分化。赤字增多将导致通胀,通胀会稀释债务,带来上一代人持有资产的下降。由于上一代人通过房地产、金融资产等累积了过多的资源,因此这一稀释有助于促进代际公平,利好下一代人的发展。

以下是经整理的演讲全文:

从长期来看,经济运行存在周期性变化。对于经济周期影响因素的解释,学界一般分为两派。一派是真实周期理论观点,认为经济的短期、长期波动,都取决于实体层面的人口、技术进步;另一派是凯恩斯学派的观点,认为金融、货币对于经济波动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总结过去几十年,这两个层面都在发挥作用。在未来,这两个层面依然是相辅相成、相互交织的。

在这个框架下我们来解释全球过去几十年的周期,并预测未来的宏观格局以及大类资产配置。

过去几十年全球经济平衡有过几轮重要的周期轮回。上世纪50-70年代,育儿负担和储蓄低,均衡利率比较高;同时宏观政策框架下,政府干预经济。这带来一方面负担重、供给不足,一方面财政赤字货币化,都促进通胀上升。利率高对金融资产估值有影响,金融市场相对稳定。政府干预增加意味着政府财政调节收入分配功能的增加,因此全球贫富差距下降。

从80年代到2010年,人口红利、供给重组、储蓄率高、投资需求增加,带来资产估值上升;金融自由化带来金融信贷扩张,房地产作为信贷抵押品,二者相互促进带来了金融顺周期性,推高了债务问题,资产泡沫出现。与此同时财政调节收入分配功能有所下降,金融风险贫富分化。

明年往后,全球如何变化?我们判断基于养老负担加重,储蓄率将下降。另一方面,宏观政策框架下金融周期变化,金融监管加强,财政扩张,以及贸易保护会使银行信用进一步放缓。这样,双管齐下,在宏观平衡上,就会出现资产估值下降,资产泡沫下降,金融稳定性上升,通胀略涨,贫富分化下降的格局。

2019年财政扩张大幅度增加,我判断这不仅仅是短期的调节,也是财政和金融之间平衡大周期转向的开始,是中长期方向性的转变。将对通货膨胀、资产估值、社会分配产生很大的影响。

人口要素变动对经济的冲击

G7国家过去的经验说明,人口红利和通胀CPI存在较大程度的负相关。以“生产者”代替劳动力人口,“消费者”代替非劳动力人口,主要是小孩和老人。那么生产者/消费者就可以视为人口红利值。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口红利值走高,对整个经济供给能够越强,CPI也一路降低。

过去几十年人口红利推升了中国房地产价格,生产者和消费者比例上升,实际房价上升。单纯从人口红利角度判断,美国、日本的高房价应该早已过去,但实际房价最高点是不是过去了,这个问题要思考。

人口年龄结构也影响了股市估值。对比美国股市标普500和高储蓄人群(35-54岁)/低储蓄人群,美国股市估值太高了。高储蓄人群相对低储蓄人群未来还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当前,主要经济体方面已经进入老龄化,人口红利消退阶段。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大家追求美元资产,就要拿商品换,所以我们是顺差。从人口结构来看顺差和逆差,人口红利越大供给能力越强,更倾向于成为出口国。中国人口红利最强,其他G7国家也高于美国,相对来说供给能力更强,这是人口结构来解释为什么美国是贸易逆差,其他国家是贸易顺差。随着人口结构变化,中国和美国差距会减少,未来国际贸易或者是资本流动格局也会发生比较大变化。以上看的是人口结构因素。

金融顺周期与政策叠加影响

中国的金融顺周期性和美国、欧元区存在相反的方向,美欧将近10年来已经处于负值,中国在正值,但当前金融顺周期性开始下降。中国可能不是处于一个简单的周期波动率问题,更可能是政策框架、政策导向的变化所带来超越周期。超越短期经济周期波动,导致财政和金融关系变化。

相互叠加的影响与过去人口红利阶段的政策框架有关。过去30年的宏观政策框架,第一目标是控制通胀。60、70年代全球经济深受高通胀之害,大家反思宏观经济最大不平衡就是通胀问题,所以一直将通胀作为第一要务。但是过去30年在人口红利阶段,通胀本身不是问题,政策目标搞错了,制定思维还停留在六七十年代。而八十年代基本宏观面改进,导致货币宽松。第二叠加效应,人口红利是青壮年人口多,青壮年人口偏好比较高,金融自由化使得金融监管不到位,金融监管不到位和年轻人口高风险偏好结合起来,使得信贷扩张难以受到控制。现在看人口红利消退,通胀弹性会增加。同时,人口老龄化后,老年人风险偏好下降,这个时候加强金融监管,加强金融监管和投资整体风险偏好下降,使得金融扩张速度会下降,这是叠加效应。很多时候政策是建立在过去经验教训总结基础上,基本上也在发生变化。

这里面我想讲财政问题,为什么财政有一个超越周期扩张,与人口养老负担有关。第一,政府主导的“现收现付”制度。社保缺口越来越大,人口老龄化,养老金人越来越多老龄化了,缴费人越来越少了,所以社保缺口就很大。缺口怎么理解,社保缺口是当代人的资产,没有缴纳但是你享受保障,这是我们的无形资产,下一代人的负债,这个缺口怎么弥补,这是下一代人问题;第二,私人积累资产“基金积累”制。政策推动储蓄这样一个机制;第三,私人积累资产,比如房地产。

现在问题是这一代人占资源太多,基金积累制下金融资产估值很高,看美国金融资产对GDP比例, 50-70年代比较稳定,80年代以后到现在,美国金融资产总体价值比GDP大幅度上升,这是美国经济证券化和金融资产估值不断推升结果,背后一个贡献是GDP401K的影响。

房地产是中国很突出的例子。这一代人占资源很多,社保是缺口,同时有金融资产,又有房地产。那么下一代人怎么办,怎么平衡,怎么调整?我认为调整触发因素就是考虑如何弥补社保缺口。弥补有两个方式,一个是财政赤字,中国有人说划拨国有资产给社保,因为社保总体对中低收入家庭是带有社会转业支付的性质。另一个是增加缴费降低养老保障,有助于当前经济增长,促进物价下降,同时储蓄总体上升,对金融资产估值是有利的,但是会加大贫富差距,减少中低收入阶层。

怎么弥补缺口,增加财政赤字还是增加社保缴费。我自己判断全球老龄化国家,是走向财政赤字弥补社保缺口。这个社会保障一旦建立起来,你想改变,你想降低是很不容易的,我们看到欧洲的情况,我们看到美国特朗普很多政策雷厉风行,但是想废除奥巴马的养老保障,这是很难。中国社保缴费争议,现在是暂缓,实际上我相信长远来讲,更多是把问题留给未来年轻一代。

下一代问题怎么解决,负担太大怎么办?有两个路径:一个是技术进步,一个是财政赤字。技术进步不够,财政就会扩张,导致通胀,通胀稀释债务,保持老一代人持有资产下降。老一代人通过社保占下一代人便宜,但是通胀上升,会促使老一代人持有金融资产会下降,这是一个自我平衡。这个自我平衡是有利于社会贫富差距减少。因为社保是中低收入阶层的保障,金融资产下降不利的只是对社会富有阶层,这个是我讲的看远一点,财政扩张大的逻辑,从人口基本结构来看未来。

(搜狐智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

【“搜狐智库”系搜狐财经精心打造的品牌栏目,主旨为“聚集学者与企业家智慧,把脉经济趋势”。搜狐智库旗下已打造“搜狐有名堂”沙龙,以及著名经济学家、知名企业家、首席经济学家、女经济学家等访谈系列。如有意接洽现场报道、专访、节目合作事宜,请发邮件至biznews@sohu-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