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圣牧“卖身”,获蒙牛增持,能否迎来“新生”?

原标题:中国圣牧“卖身”,获蒙牛增持,能否迎来“新生”?

“得奶源者得天下”,在乳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大哥”蒙牛自然深谙其道。

7月28日晚间,中国圣牧对外宣布,同意向蒙牛全资附属公司Start Great Holdings Limited发行认股权证,股权交割结束后,蒙牛将成为其单一大股东。其原先大股东、大北农老板邵根伙退居第二位。随即7月29日早盘,中国圣牧股价涨幅就一度飙升120%。目前来看,对圣牧而言,此次蒙牛注资无疑是一次利好合作。不过,圣牧在巨额亏损下,下游营销乏力弊病凸显,仅靠蒙牛资本“输血”就能挽救颓势吗?接手巨亏状态下的圣牧的蒙牛,又在盘算什么?

01

圣牧、蒙牛的优与劣

浅析此次股权变动原因,圣牧主招牌——有机奶源,无疑是蒙牛的主动机。作为全国最大的有机乳制品公司,同时配备具有欧盟认证的有机牧场进行生产,圣牧对于目前有机奶市场而言,绝对是一块巨大的奶酪,让蒙牛垂涎。当然,作为常温奶市场的霸主之一,蒙牛拥有全国化的链条布局,可以向圣牧输出更好的质量及供应链管理的协同,帮助圣牧取得更好营运效益。

但值得注意的是,圣牧亏损严重。 据数据显示,圣牧在2017年净利润亏损为9.86亿元,2018年更是亏损22.25亿元 人民币。直至2019年才出现扭亏局面,还是靠出售其下游产业圣牧高科换来的。

面对效益并不被看好的圣牧,蒙牛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增持是通过行使2018年底所获得的认股权证实现的。蒙牛长期看好有机奶市场,增持符合公司战略。”但是,背靠蒙牛之后,圣牧就能“转危为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质疑。

不过,蒙牛这次的增持,不得不让人想到蒙牛是在为它的“双千亿”目标“备足弹药”。伊利曾于2016年提出2020年内进入全球乳业五强,营收突破1000亿的宏伟目标。随即,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上任之后,在2017年也提出了销售额达到千亿,市值达到千亿的目标。但是,随着去年蒙牛出售君乐宝落定后,千亿目标也变得渺茫。毕竟,君乐宝几乎每年为蒙牛贡献两成营收,一成净利润。

中国乳业分析师宋亮也指出,“成为圣牧大股东,能够保证蒙牛获得稳定的奶源供应,同时也与其实现千亿目标有关,因为实现相关目标就要对供应链体系、产品等方面进行塑造,其中奶源建设是重中之重。”

02

蒙牛的“奶源战”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曾表示,“优质奶源是整个中国乳业最为稀缺的,从前瞻性的布局来看,蒙牛未来千亿目标的达成,主要取决于是否有优质奶源,以及产品结构如何往上走,即高端产品的布局。”

近年来,蒙牛一直在通过资产收购让自己拥有稳定、优质的奶源。与圣牧的“纠葛”也早就开始。

2018年12月23日,中国圣牧与蒙牛签订投资协议,后者收购圣牧高科51%股份。其中包括按照协议资产重组后,圣牧高科拥有圣牧的所有下游乳制品业务链及相关资产。同时,圣牧高科持有呼和浩特乳品100%股权,并成为一家拥有完整业务链及资产的公司,进行有机乳制品(不包括婴儿配方及其他配方奶粉产品)的生产及分销。

对此,乳业专家王丁棉曾表示,“蒙牛取得圣牧下游加工板块,对双方都是个双赢之举。对圣牧而言,是止亏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对蒙牛而言,以低价接手,加强自身实力,并直接撑控了一块很大的优质奶源,满足自身高端产品的优质奶源需求。”随后,蒙牛方面于2020年1月12日收购圣牧高科剩余49%股份,实现全额控股。

除圣牧之外,2017年3月,蒙牛要约收购现代牧业成功,占股61.3%,成为绝对控股股东。2019年2月,蒙牛又宣布与大型上游公司中鼎牧业合作,接纳对方奶源供应。加上蒙牛系旗下有自营的富源乳业,已有3大企业对蒙牛奶源支撑,供应量近200万吨。根据蒙牛在2019年中报有“参控股牧场奶量占总收奶量45%”的表述,可知其全年需奶440万吨左右,而且蒙牛大部分奶源出自国内。保守估计,这家企业“吞掉”了一成多的全国原料奶。

03

乳业的“转向”

一般而言,像蒙牛、伊利等乳业巨头,一直都倾向于乳业下游产业。这几年,国家政策对奶业振兴的决心以及扶持力度,让蒙牛、伊利等乳企加大了对乳业上游奶源基地的布局。

特别是在经历了2014年以来的原奶低迷行情后,各大企业都开始注重上游奶牛养殖业务。从以前的“奶源收购”模式,逐渐转向自有奶源布局,并朝着“高端化”方向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

实际上,这些年,乳业中也不乏坚守全产业链模式的优质乳企。如三元、卫岗等都在发展全产业链模式上成效显著,产品全程可溯源,进一步保证了食品安全与乳品品质。

从目前乳业发展状况来讲,奶源已然是众多乳企争抢的重点。而且随着“鲜奶”战的打响,中国乳业势必会进一步形成抱团之势,朝着规模化、品质化方向发展。这也就意味着下游乳企对上游奶源的争夺战的进一步激化。可以预见的是,在规模乳企对奶源进行抢占之后,中小企业之间的兼并战也会此起彼伏,优胜劣汰加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