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最“头疼”的日子要来了!

原标题:楼市:最“头疼”的日子要来了!

据21世纪经济7月28日报道,央行近日已向各大银行下发《关于开展线上联合消费贷款调查的紧急通知》,摸底线上消费贷款规模,包括与蚂蚁集团旗下花呗、借呗两款产品的联合贷款规模、信用卡贷款及互联网贷款等流入楼市情况。

记得此前由于深圳楼市的结构性上涨,那时监管层给出的要求是“自查”,而这次是“摸底”。目前看虽然谈不上力度空前,但势必是楼市收紧政策的强化版。总之,楼市将越来越紧!

楼市将越来越紧!

有人会说,你之前文章不是一直强调房地产政策会偏松吗?怎么现在又是越来越紧?

我需要强调,所谓“偏松”的政策,针对的是房企,主要是扶持它们的现金流,加速回款,说白了就是快点卖房。而“收紧”的政策,针对流入房地产的一切资金和需求,说白了就是限制你买房。

一边赶紧卖,一边不让楼市大干快上,合在一起不就是去库存吗?之前我在文章里也说过,在不少非热点城市,存在着“房多人少”的情况。所以当下楼市的政策并不矛盾,而是需求端和供给端的一种同步调控。

殊不知,自从深圳楼市结构性上涨以来,央行、银保监会一直在收紧流入楼市的资金,从P2P、消费贷、影子银行、信托,到现在的房抵经营贷,以及精确到花呗、借呗的资金等等:

7月11日,银保监会总结上半年金融运行情况表示,一些高风险影子银行死灰复燃,有的以新形式新面目企图卷土重来。企业、住户等部门杠杆率上升。部分资金违规流入房市股市,推高资产泡沫。

7月24日,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主持召开的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上也提到了“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而就在之前一段时间,包括东莞、杭州、宁波等内的多个热点城市均收紧了楼市政策,显然这个信号很明显,我在《楼市:新风向来了!》文章中就已经明确提到了。

48bf837307b984a8123e.jpg" max-width="600" />

为什么这次是花呗和借呗?

仔细研究你会发现,表面上看管的是消费贷的钱,但实际上管的是其背后的资金来源。

比如花呗的运作模式大致是这样的,即阿里从银行贷款、ABS等渠道弄来资金,然后提供给花呗,花呗为商户垫付资金,从而为消费者提供信贷。

如果你看懂了这张图,你就会发现其实监管层对于违规资金流入房地产的监管,可谓逻辑缜密、步步为营。

首先,房地产限贷,限制住来自银行的资金;然后是限制信托、P2P等,以及企业自购商用住宅,卡住其他资金和自有资金;再然后对ABS下手,因为以花呗、借呗为代表的个人消费现金贷款和小额信用卡分期贷款,ABS都是其主要利润来源。

所谓ABS(资产证券化),简单说就是将未来现金流打包变成有价证券或投资组合等,而花呗垫付用户消费后,获得用户还款的现金流,打包做成ABS产品,再继续融资,通过分期、借贷的资金来赚钱。

而这种资金,或许就是此次监管层重点核查的资金来源之一。

违规资金是如何进入楼市的?

在以前,比较传统的方式就是以消费贷的名义把钱贷出来付首付,这种被称为“首付贷”。到现在则出现了一个比较新型的互联网贷款模式,即“信贷聚合模式”。

所谓“信贷聚合模式”,就是将获客、数据、风控、增信、资金等业务节点中各有所长的机构连接起来,提供联合贷款的模式。说白了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比如资产管理机A构获得了精准客户小白,银行B为小白提供资金,C保险机构为资金担保,D金融服务公司为其提供风控服务。

金融产品层层嵌套,环环相扣,所以如果要查透这里面是否有违规资金进入楼市的话,难度可想而知。首先,涉及方比较多,问罪的话,谁也跑不掉;其次有一定的杠杆性,比如我本来是要贷5万的,但是有了担保或者风控,我以后可能可以贷8万,10万。

针对这种资金,本月中旬监管层也出手了:7月17日,银保监会正式公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要求,单户用于消费的个人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应当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到期一次性还本的,授信期限不超过一年。

楼市收紧,再下一城

很显然,当前的金融政策对楼市不是特别友好,先是银保监会查违规资金进入楼市,其次央行市场利率数次降息落空,以及这次的摸底调查,无不透露着“房住不炒”的信号。

目前市场上线上消费贷款规模到底有多大还不得而知,但舆论认为统计规模应该在万亿元以上。试想,哪怕只有10%的资金进入楼市,都会造成泡沫。最重要的是,7月份以后楼市的政策开始逐渐从“偏松”向“偏紧”转变,前期疫情期间的扶持政策已经适可而止,避免出现房地产泡沫化才是长期目标。

如果你觉得文章很棒,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小白读财经(ID:xiaobaiducaijing),订阅更多的优质原创推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