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链:蚂蚁集团的梦想还是IPO精益工程?]

原标题:蚂蚁链:蚂蚁集团的梦想还是IPO精益工程?

王如晨/文

7月20日,蚂蚁集团A+H模式IPO计划官宣后没几分钟,夸克等人刚结束与蚂蚁集团副总裁、智能科技事业群负责人蒋国飞(内部外号“姐夫”)的沟通,走出了黄龙时代广场22楼会议室。

“省得你们再问我了。”电梯门口,他笑着说。

沟通事关隔日(周四)即将公布的一项品牌升级策略:蚂蚁集团旗下区块链平台,将升级为 “蚂蚁链”。内部人士透露,这是两个月前,马云与蚂蚁中高层沟通时亲自做的命名。

周三,阿里集团合伙人、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如期宣告了升级。他强调,蚂蚁链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信任新基建”。蒋国飞补充说,蚂蚁链始于区块,但不止区块链,“block重要,chain更有价值”。

两则消息置于同一平面、同一节点,偶然还是必然?蚂蚁区块链缘何升级?它与IPO之间又有何种关联?

在夸克看来,至少有以下诸多深意:

一、进一步强化科技属性:超越金融科技或科技金融维度,打开新格局;

二、数字时代的信任新基建:新愿景,新生态。

三、区块链开启新增长象限:品牌升级,隐喻区块链规模化商用转折时刻来临;

四、估值利器与未来市值管理核心。

展开来说。但我不会拘于顺序,而会融合叙述。

从科技属性与蚂蚁发展节点开始。这点,很多人能意识到,仍须概括一下,大致分三阶段:

1、技术立场与金融业务并行期(2014-2017)

2、技术立场、平台结构确立期(2017-2020);

3、数字新基建定位确立,新生态开启(2020-)

蚂蚁2014年起步于阿里小微。一诞生就充满内在博弈:技术立场与金融创新及监管矛盾互动。

蚂蚁业务最初有些重,因部分需牌照自营。当初支付宝权益移转,便有牌照资质约束。没这一步,支付宝很难走出工具属性,蚂蚁不可能诞生。

蚂蚁一开始就确立了技术立场。“技术、开放平台”是彭蕾、井贤栋等人频率较高的词汇。2015年始,蚂蚁强力布局技术。区块链诞生于当年一个兴趣小组。2016年以来,井更是多次强调,支付、理财、融资、保险、信用只是“水面上一小部分”,真正的支撑是水下的技术、大数据、信用体系。

技术立场与部分自营业务形态,即为蚂蚁第一阶段。

这很快被打破。2016年,行业监管加深。蚂蚁立场走向明确。2017年堪称全面开放年:3月定义Techfin;6月,蚂蚁聚宝升级为“蚂蚁财富”,“财富号”正式开放。井当天承诺,开放不走回头路,技术能力“成熟一个开放一个”。

Techfin立场即为蚂蚁第二阶段。

而第三个阶段的确立要复杂得多。

2017年,蚂蚁进一步强化技术维度:10月公布BASIC战略,即Blockchain、AI、Security、IoT、Cloud computing。要素完整,基础设施思维浓厚,区块链首度列为核心构成。彼时,曾鸣教授披露,蚂蚁已打通区块链底层技术。

2018开年,蚂蚁借一场“智慧出行”峰会,吹响了非金融场景大规模扩张号。支付宝喊出“始于支付,超越支付”口号,加速下沉。随后,P2P业密集爆雷,监管更呈高压。主管部门强调,无论fintech还是techfin,都须接受统一监管,并有整改期限。

蚂蚁立场坚定。不过,2017年开放后,资金需求加大,2018年初操作C轮融资,年中完成,130亿美元对应1500亿美元估值。但这暗示了IPO周期拉长:如此充裕的现金粮草,IPO已非紧迫项。另,除顺应监管、业务升级外,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它与阿里经济体之间急需紧密协同。

2018年,拼多多挂牌美国;小米、美团挂牌香港。后者预示着阿里回港上市提上日程。老实说,没有阿里,港交所政策不会这么快。而巨头回归需展现新增长动能,它急需支付宝下沉,扮演拱卫。

如此背景下,蚂蚁IPO节奏当然得放缓。倒不担心。毕竟粮草足够,可从容探索长期业务,强化技研,激发生态,提升治理与组织力。此前阿里已确认欲将支付宝分润模式转为蚂蚁股权消息。2019年正式交割,就节奏看,基本传递了对内地制度设计的乐观预期,扫除了最大的IPO障碍。

2019年阿里挂牌香港次日,阿里集团官方人士对夸克透露,接下来就是一个个单元登陆了,当然要视政策演进。蚂蚁依旧备受瞩目。每隔半年,它都有IPO传闻。不过,与其说反映了蚂蚁诉求,毋宁说是政策信号。

但在与阿里经济体协同进程中,蚂蚁发生了关键的结构变化,从而对其愿景与策略定位提出了新要求。这也涉及到它的第三个发展阶段。

刚才提到,它与集团于基础设施层面存在一定博弈,尤其云计算。此外,因产业演进与竞争加剧,需深度协同。

2018年年末至2019年(自然年)Q3前,蚂蚁诸多关键变化:孙权任COO;金融云融入阿里云智能;支付宝成小程序核心载体……

金融云融入阿里云,消除了云计算重复建设困惑,也可减少一些投资成本。同时,蚂蚁亦获得经济体生态支撑。年末,孙权升任蚂蚁CEO兼饿了么董事长后,更明显。

但无法回避的挑战在于,2017定义的BASIC,随着云计算剥离,蚂蚁到了重新定义周期。虽有区块链、金融级数据库等要素,也有智能科技事业群,但就区块链而言,它必须以更具未来视野、更加统一的品牌来集中展示技术竞争力与生态开放的价值。否则,蚂蚁的技术立场就不够鲜明。诸多技术要素会显得分散。

如此,蚂蚁区块链升级为蚂蚁链,绝非偶然。它意味着,蚂蚁已步入第三个发展阶段。

当然,外部趋势亦非常关键。去年两件事必须提:FB的libra落地难,却激发了全球创新;10月,本地当局最高决策层将区块链作为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突破口,成为国家战略。

蚂蚁备受振奋。随后它几乎全速锻造区块链生态:不仅渲染了专利、场景、BAAS平台完整能力,更是公布了开放联盟链测试与上线周期(2020年2月),这是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

同期,蚂蚁其他技术要素亦快速开放:2019年冬,OB首度全球测试打败甲骨文。7个月后二次测试,随后独立、全面开放。

区块链更是备受瞩目。2020开年,蚂蚁公布50多个区块链场景落地,以及连续4年领先的全球专利分布。随后两个月,蚂蚁核心专利、论文、主导的国内国际标准密集发布。

若非疫情,联盟链本于2月正式上线,全球金融科技业峰会“外滩科技大会”4月举行。蚂蚁本来可以集中展示自身技术与生态实力。疫情导致前者延宕到4月,后者则延宕到9月。

但蚂蚁并未改变目标。疫情期,它不仅支撑了交易连接,扮演了经济体抗疫主力,更是成为整个社会广泛协同的核心平台,诸多技术方案沉淀为疫后支撑体系。

3月,疫情最重时刻,支付宝公布服务业数字化平台开放战略。而蚂蚁区块链定位,则更具顶层设计意味。

20日,蚂蚁区块链中层透露,两个月前,马云与公司中高层沟通,将区块链定义为数字化时代的信用基础设施,一种更具影响与变革力的新生态,并亲自命名为“蚂蚁链”。

过去几年,马云在多个重大场合强调谈及区块链。如今退休后仍亲自参与蚂蚁区块链升级,并亲自命名,这充分说明,后者绝非简单的品牌升级,一定事关蚂蚁集团顶层设计。

6月,蚂蚁金服更名为蚂蚁科技集团。内部透露,若非本地特定限制,会更名为“蚂蚁集团”,与英文名字一致。这并非弱化科技属性,而是隐含着集团化公司组织架构升级空间。

如此,可以这么说,“蚂蚁链”正式揭开了蚂蚁集团第三个发展阶段的帷幕。

23日发布会上,井贤栋、蒋国飞等人还原了品牌升级逻辑,尤其围绕“数字时代的信任新基建”做出的阐释,不仅顺应了疫情期当局发出的指引,更是以“蚂蚁链”为核心,完成了蚂蚁集团一轮全新定位。

井、蒋两人都强调,“蚂蚁链”不止是区块链,区块重要,“链”更有价值。而“数字时代的信用新基建”,亦不止蚂蚁链的定位,它其实也是整个蚂蚁集团的愿景与未来角色定位。

这也回答了为何选在IPO计划官宣节点落实升级的问题。

这一动作,产业维度上,事关蚂蚁集团技术竞争力与未来新的开放生态,决定着它的创新与与深厚土壤;资本市场层面,此刻,当然有利于捕捉它的成长性、投资价值,有利于提升估值空间,IPO后,应该也会成为新的增长象限。

当然,仍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继续展开。

一重是,升级节点事关蚂蚁区块链规模化商用。

2018年,蒋国飞就已做出预判,就是2019年会是区块链商用元年。果然,去年以来,蚂蚁区块链场景落地迅速,截至目前50多个场景几乎覆盖关键行业,并且开始在多个垂直领域锻造更具统摄力的价值网络。

一组数据还是值得复制:连续4年,蚂蚁区块链专利申请数、全球授权数全球第一;2020年,平台性能实现了“双10亿”,就是支撑10亿帐户下10亿交易量的性能水平;每天上链量超过1亿次……

我们需要注意一句话:“上链就上蚂蚁链。”它非常类似2018年年初阿里云的那句户外广告经典“上云就上阿里云”。

后者的意味是,阿里云已完成教育任务、平台搭建,云化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选择的问题。此刻,你不觉得,“上链就上蚂蚁链”同样充满霸气么?“蚂蚁链”名字本身透露着道路自信与模式的自信。

是啊,蚂蚁链既有BAAS化能力,又有联盟链优势,更有整个阿里经济体的技术、场景以及生态优势,后者提供的落地机制,非其他竞对可比。蚂蚁区块链从公益出发,渗透50多个场景,并且已经获得诸多巨头合作,除了技术专利、开放性,正是得益于它的场景验证与生态优势。

蚂蚁区块链升级为“蚂蚁链”,隐含着“上链就上蚂蚁链”的规模化商用诉求。

有一些趋势判断,很有意思。比如,阿里云2018年喊出“上云就上阿里云”,这是大规模云化的场景。2019年,阿里云智能一号位行癫喊出“云计算拐点已到”,这是全面升级的信号。

同样,2017年是阿里新零售元年,2018年,它几乎引发全行业效法。

此刻,蒋国飞眼中的蚂蚁链,在商业模式成熟度上,与阿里云智能、阿里新零售的商业化爆发逻辑极为近似。

政策指引与疫情期企业、行业以及社会层面的诉求,则给了蚂蚁链丰富的机会。

这当然事关蚂蚁链与蚂蚁集团的增长。

此外,蚂蚁链规模化商用打开,也会荡涤整个行业。过去几年,区块链几乎被虚拟货币主导,今天比特币价格再度突破10000美元,亦再度引发关注。一些人甚至说,这是蚂蚁区块链升级的刺激。事实上,马云、井贤栋、蒋国飞等人反复强调的一面就是,区块链将经历一个泡沫破灭、真实价值开始浮现的过程。2018年6月香港一场区块链跨境汇款发布会上,井贤栋还曾提出蚂蚁区块链“三做”、“三不做”原则,强调实证围绕解决真实问题展开,绝不炒币。

另一种是,蚂蚁之前有“智能科技”部门,区块链是其中核心,需要解读“智能科技”与蚂蚁链品牌之间的关系。

这部分相对易解。智能科技是一个事业群,它无法集中体现蚂蚁集团的技术特质与差异化竞争力,也无法清晰反映一种正在加深的融合趋势。

两年来,无论涉足区块链的海内外科技巨头,还是调研巨头麦肯锡们,都更崇尚区块链与AI、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要素的融合。

蒋国飞强调,没有数字化进程,没有block的部分,区块链确实很难推进。不过,仅靠数字化,很难建立广泛的协同与信任。现实中,许多所谓平台与生态都呈现为一个个“数据孤岛”,它们之间缺乏信任机制,整个数字基础设施其实已出现许多割裂。因此,可以说,没有区块链,新一轮数字化、更广泛的产业与社会协同、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都会遭遇瓶颈。

同时,若没有其他要素支撑,现有的区块链也很难提供相对完善的服务。譬如商品溯源,虽然看似开始普及、成熟,但只靠现有模式,很难真正防止商品本身于物理空间的调换与造假。而蚂蚁链则正在将物联网等技术融入整个方案,打通服务业、制造业、物流等诸多节点,提供全链条的服务。它能最大限度地化解挑战。

之前,蚂蚁“智能科技”就包括物联网等要素。所以,蒋国飞反复强调,蚂蚁链不止是区块链,block重要,chain更有价值。

还有一重话题,那就是,“数字时代的信任新基建”定位,会与支付宝、蚂蚁乃至阿里集团现有生态之间出现微妙的博弈。

井贤栋做了完整还原。他说,16年来,蚂蚁与前身最核心的产品就是用技术去建立信任。

比如,2004年,网购兴起,买卖交易双方存在巨大信任壁垒,支付宝诞生的逻辑,就在于创造了一种担保交易的模式,创造了信任机制,激活了电商业;2010年,也即金融危机后,小微企业融资贵且难。阿里开始运用技术、数据刻画信用,在不需抵押物前提下,提供普惠金融服务;2015年,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蚂蚁内部区块链小组诞生。尽管至今只有5年,但它之于蚂蚁,甚至胜过阿里云之于阿里集团的价值。

因为,这项面向未来的创新,是在重构信任体系。本质上,它会革需要中介与中心化的支付宝的命,甚至革整个蚂蚁现有生态的命。

区块链并不完全颠覆“中心化”信任机制,BAAS平台、许多领域混合形态的区块链解决方案,都会持续融合中心化的能力,但就更广泛的生态体系来说,蚂蚁开放的联盟链更具普惠与长尾价值,它本质上更重“去中心化”服务。

如此,它与支付宝之间会有非常深刻的协同与博弈,并影响蚂蚁集团的未来生态。这会是有趣的一幕。

你会发现,蚂蚁集团很少谈“中台”。一些人视蚂蚁链为蚂蚁集团的中台,其实是一种误解。它的逻辑正在上面。蚂蚁链基于技术形成,但它更是一种全新的业务形态,在蚂蚁集团里,它充满独立性。

如何理解它与阿里集团尤其是淘系、阿里云智能之间的关系呢?

我视蚂蚁链为数字时代区块链领域的淘系。其中,BAAS平台更近“天猫”,联盟链更近“淘宝”。这是同构异质的两种生态。当然,淘系属于蚂蚁链现阶段最关键的场景,尤其是商品溯源服务,会长期支撑蚂蚁链。

而蚂蚁链与阿里云智能的关系,要更复杂些。前者建立在后者的云平台之上,并能获得后者技术、数据等要素的支撑,但是相比追求纵向的数据智能、侧重降本增效的阿里云智能,蚂蚁链的价值更侧重信任与连接,它在连接的开放性、多样性、包容性、广度等方面,拥有更高的价值。

举个例子,阿里云智能倡导“去IOE”,它的一套架构与能力,足以打破IOE多年的统治,它确实已经斩获许多,2020年应该会发出更为关键的声音。而蚂蚁链的理念,则对现有各种架构、系统、平台、终端的多样性保持宽容,是以跨平台、系统、终端的链接力建立多样而广泛的信任协同。

2019年云栖大会上,蚂蚁区块链演示了类似的解决方案。

前不久,马云与抗疫天使兑现“火锅之约”时,与安徽省委书记沟通时,强调了区块链的作用。集团CEO逍遥子则在随后一场长三角论坛上强调了区块链的价值。然后没过几天,蚂蚁集团、阿里集团就与安徽省达成了战略合作,区块链正是其中关键的服务之一。这种动向反映了区块链超越单一行业、落地区域经济、广泛发挥信任连接力的独特价值。

如此,本质上,蚂蚁集团诸多业务、淘系乃至阿里集团都只是蚂蚁链这一“数字时代信任新基建”上面的一个大的品类概念。据说,马云两个月前与蚂蚁中高层沟通时,同样强调蚂蚁链这一维度的价值。

蒋国飞表示,云是生产力,链是生产关系,“云+链”奠定了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基础。作为未来数字经济的信任新基建,蚂蚁链有利于实现信息互联网到价值互联网的飞跃。

当然,这只是就现有形态而言,我们并不是割裂区块链与数字化的关系。说到底,区块链也是数字化技术的一部分。刚才说“蚂蚁链”不止区块链,内在逻辑也在这里。未来的蚂蚁链无论是继续独立,还是维持现有的蚂蚁集团内部组织架构,它也不可能完全超越数字化进程的约束。

我们更愿视蚂蚁链为蚂蚁集团新的增长象限。相比支付宝等其他业务,它虽然临近规模化时刻,若考量真正的财务面贡献,短期,恐怕还很难成为核心主力。

蚂蚁链解决方案负责人东雅表示,今日区块链只是刚起步,真正爆发可能需要5-10年,而决定这一幕的两个条件,一是链上资产规模与流转指标,而是区块链触达的用户规模。

“简单讲,至少得亿级用户,万亿级资产才好。”他说。

蚂蚁链距离还远。不过,恰恰正是这一时刻,蚂蚁链才更富有确定性的想象空间。曾鸣、蒋国飞曾多次对比节点,说区块链就像90年代中期的中国互联网,充满不确定性,却又生机无限。这种机遇转换的逻辑,过去20年,阿里经历过多次。其中,支付宝、阿里云恰恰都是经典。

当然,这也不是说蚂蚁链贡献营收、利润遥遥无期。回到现实的数字化维度,蚂蚁链终归还是技术服务要素,它的升级意味着蚂蚁科技属性的强化。

来自投资人的数据显示,2015年,蚂蚁支付、金融、技术营收占比分别为64%、23%、14%;2016年为65%、18%、17%;2017年为54%、11%、34%。截至目前,支付链接、技术服务收入占比各为45%,剩余10%来自金融云、技术开放平台、区块链等2B硬技术收入。技术服务已成蚂蚁核心主业。他预计,3年后,这块占比将达2/3。

23日发布会上,蚂蚁集团发布了“蚂蚁链一体机”。作为蚂蚁链与阿里云智能的结晶,它深度融合了软硬件技术,目的是打造一种高性能,强隐私,高安全的区块链节点基础设施。这种形态的产品,有利于快速、低成本地推动行业应用。当然它也非常有利于创造营收。

如此,蚂蚁链就既关涉蚂蚁集团的未来梦想,也是一种精益的增长战略,它当然也是一种“工程”。它体现了蚂蚁集团身上的技术与商业兼容的能力与特质。

无论如何,这都有利于提升临近IPO的蚂蚁集团估值。2000亿美元并不能真正反映它此刻的真实价值。夸克相信,不同于其他缺乏技术与场景验证的平台,作为全球最大的金融科技与区块链概念龙头,蚂蚁一场A+H模式的IPO,或将引发强烈追捧。而蚂蚁链,则会像阿里云之于阿里集团一样,成为观察整体增长的核心指标。其中的联盟链,恐将更具参照价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