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的钱不够赚了?鸭巨头周黑鸭、绝味杀入4000亿小龙虾新战场决雌雄|

原标题:鸭的钱不够赚了?鸭巨头周黑鸭、绝味杀入4000亿小龙虾新战场决雌雄

文 | 华商韬略 屈颖

没有小龙虾的夏天是不完整的,没有小龙虾搭配的鸭脖也是不完整的。

小龙虾已经成为夏天的主宰,烧烤、啤酒、小龙虾,堪称夏日“三件套”。湖北油焖大虾、长三角十三香小龙虾、湖南口味虾,在不同的城市,小龙虾的吃法也截然不同。

面对小龙虾,食客们早已等不住了,同样迫切的是跨界疯狂追随的大公司们,想在最受欢迎的小龙虾身上狠狠赚一笔。

7月16日,绝味食品发布公告称,其已收到广州绝了小龙虾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的通知,该基金已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手续。

据悉,4月21日,绝味食品就已召开董事会,同意全资子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出资设立绝了小龙虾基金,以股权投资的方式投资于从事小龙虾、牛蛙、蟹等水产品加工、销售的企业。

同样在卤制品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周黑鸭也早在几年前就推出了旗下品牌“聚一虾”,但在售卖不久后便下架了。经过改良后,第二年又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可同上一年一样,只卖了短短几个月就匆匆下架了。

周黑鸭也表示,目前的小龙虾产品仍在改良中,预计8月份会重新进行售卖。

此外,著名品牌煌上煌也开展了小龙虾业务,但煌上煌方面称,仅在部分门店售卖,不会在全国铺开销售。

实际上,小龙虾在很早之前就成为投资和食品行业的一大“明星”。

2016年,麻小、卷福小龙虾、大虾来了等餐饮品牌分别收到五岳资本、京东众筹、58到家的数千万元投资;2017年8月,深圳一家网红品牌松哥油焖大虾完成了由天图资本领投,志拙资本跟投的融资。

但是由于小龙虾是一个极具风险的投资,所以很多公司在几年之后就放弃了。

再加上,小龙虾的季节性较强,盛产小龙虾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出货期在5月到9月,夏天一过,小龙虾的产量直线下降,也就导致消费者的消费时段有限,这也是为什么只有在夏日夜晚的烧烤摊上才能见到小龙虾身影的原因。

随着电商零售的发展,市面上的小龙虾主要是冷冻后的半成品,在网上下单,配送到家,再经过简单的处理就能一饱口福。这种方式不仅方便快捷,更重要的是能满足食客的美食欲望。

然而,卤制品大佬们开始探索了另一条新的路。

绝味食品着眼于上游生态链的布局,通过投资切入上游,布局相关产品,效果更显著,收益也来得更快,但同时,绝味食品也承担着投资失败的风险。

目前,绝味食品有一款“招牌虾球”销售,是冷食式卤味虾尾,但销量却不尽人意。

与绝味食品不同的是,周黑鸭更想亲力亲为做产品,直接进入了小龙虾领域。

周黑鸭旗下的“聚一虾”也是经历了一波三折,由于小龙虾的食材要求高,所以在近几年聚一虾多次下架进行改良,为的就是保持小龙虾本身的“鲜味”。

周黑鸭也具有同行们不具备的区位优势,周黑鸭的大本营设在湖北,而湖北又是以一年92.5万吨的产量远超第二名安徽的34.98万吨。

如今,卤制品巨头们已经碰到了卤味的天花板。

2017-2019年,绝味食品分别营收38.50亿元、43.68亿元和51.72亿元,增速分别为17.59%、13.45%和18.41%。但净利润的增速分别为31.93%、27.69%和25.06%,已经出现增速明显放缓的趋势。

周黑鸭的压力似乎更大。周黑鸭在2019年的总营收为31.86亿元,同比下降0.79%;营收与绝味食品相比差了20亿,而增速更是不增反降。

作为一大热门产品,小龙虾的产量规模已远远超过卤制品,绝味食品和周黑鸭拓宽小龙虾业务也是市场形势的逼迫,但进入小龙虾这个不太熟悉的领域,他们面临的风向也并不小。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