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元及膳食纤维领域全球领先 百龙创园开启申购】

原标题:益生元及膳食纤维领域全球领先 百龙创园开启申购

作者:袁祎蔓

2021年4月9日,百龙创园(605016.SH)同时开启网上网下申购工作。据了解,百龙创园拥有益生元、膳食纤维、其他淀粉糖(醇)和健康甜味剂四大系列的金字塔型全产品线,且截至目前其已能够生产60多种不同规格型号的功能性食品配料产品,成为了全球行业内产品种类和型号最全、规格数量最多生产商。

根据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和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膳食纤维技术分会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近两年,全球益生元行业前三名生产厂商的产量占全球产量的比例约为23%,膳食纤维行业前三名生产厂商的产量占全球产量的比例约为36%。据悉,2018年百龙创园的益生元产品产量就已占全球份额5.98%,位列全球前五,同年膳食纤维产品产量也占到了全球份额的12.45%,位列全球第二,均居于世界前列。

此次上市,百龙创园拟将募集的资金主要投资于益生元和膳食纤维领域。届时百龙创园将增加30000吨/年的膳食纤维系列产品生产能力、10000吨/年的益生元系列产品生产能力和6000吨/年的其他淀粉糖(醇)产品生产能力,产品结构也将得到进一步优化。未来有望巩固和提升公司在益生元及膳食纤维行业内的地位。

益生元、膳食纤维营收占比合计达90%

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益生元行业总产值约为140.29亿元,其中我国益生元行业总产值约24.07亿元,预计到2025年,全球益生元行业总产值将达到180.47亿元,我国益生元行业总产值将达到36.24亿元。同时, 2019年,全球膳食纤维行业总产值约为180.64亿元,其中,我国膳食纤维行业总产值约38.31亿元。预计到2025年,全球膳食纤维行业总产值将达到220.14亿元,我国膳食纤维行业总产值将达到51.94亿元。这意味着,当前及未来,全球以及我国益生元行业、膳食纤维行业的市场容量都将处于持续增长态势。

基于此,再加上公司大力开拓国内外客户,以及不断的推出新品、拓展产品线,近年来百龙创园的业绩也实现快速增长,据wind数据显示,2017年到2020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3.11亿元、3.56亿元、4.21亿元和5.0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373.39万元、6530.44万元、8278.32万元和9555.22万元,收入及净利均呈上升趋势,同期,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年均达15%,销售毛利率年均接近36%,均保持较高水平。

不仅如此,数据还显示,2020年百龙创园益生元系列产品收入占比在50%左右,膳食纤维系列产品的营收占比则接近40%,两者合计占比接近90%,已经成为公司当前主要收入来源,也成为了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重点。

技术实力领先 国内外客户资源丰富

随着终端消费者对食品健康、营养、安全、口感等方面要求的日益提高及行业政策的不断变化调整,百龙创园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为了紧跟时代的发展,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17年到2020年其研发费用分别达到了1035.85万元、1107.72万元、1502.37万元和1536.98万元。截至报告期末,其已获得38项发明专利及1项实用新型专利,并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等诸多奖项,而且参与起草了GB/T《取水定额第19部分:淀粉糖制造》《低聚糖通用技术规则》等多项国家、行业标准。通过持续的自主研发和技术改造以及长期生产实践,目前百龙创园已拥有高品质抗性糊精生产技术等主要产品的核心生产技术,其中低聚异麦芽糖清洁生产技术工艺经过了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抗性糊精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也获得了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百龙创园产品归属食品,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百龙创园始终坚持“品牌领先、质量第一”的经营发展战略,并积极贯彻实施国际先进的标准管理体系,当前已先后通过了ISO9001、ISO14001、ISO22000、ISO45001、ISO50001等国际标准体系认证。百龙创园定位中高端产品,产品通过了非转基因身份保持认证(IP认证)、有机产品认证、全球食品安全标准BRC认证等。据悉,百龙创园是国内行业内首家获得BRC认证并取得证书的公司,也是国内首家取得抗性糊精生产许可证的企业。

百龙创园凭借着雄厚的科研实力、高性价比的产品、丰富的产品种类以及优质的服务和客户体验,如今产品已远销美国、加拿大、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客户更是包括Quest Nutrition、Halo Top、One Brands、General Mills、娃哈哈、农夫山泉、蒙牛、伊利、旺旺、王老吉、达利、脑白金、汤臣倍健、康宝莱、东阿阿胶等众多国内外大中型知名企业。未来,依托我国健康产业的持续发展,凭借大量优质的客户,百龙创园未来业务量有望持续增长,其盈利能力也将随之扩容。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广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