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企业退休年限放宽至80岁!养老,你开始准备了吗?|

原标题:这家企业退休年限放宽至80岁!养老,你开始准备了吗?

摘要:全民保靠谱吗

撰文|蜜姐&编辑|杰儿

最近两天,退休后继续工作的话题引发了持续热议。

起因是一家日本知名家电零售商宣布,将员工的退休年龄从65岁放宽至80岁!

只要员工到了退休年龄有意愿继续工作,且健康状况等符合公司要求,最长可以续约到80岁,不过采用的是"一年一签"的方式。

延长退休,对老年人当然是好事儿,多了一个选择。不过,我们是看得心惊肉跳,有多少人七八十岁了,还真的想要拼死拼活地工作呢?!

与其说我们关心退休后是否继续工作的问题,不如说我们是在关心如何养老的问题。尤其是,如何避免未富先老的问题。

01

前几天,一位闺蜜邀我一起去看避暑房。聊了几句才发现,原来她真正感兴趣的是养老房:找一个气候适宜的地方,提早买房为养老做准备。

这位闺蜜还没到被职场淘汰的平均年龄35岁,就着急为养老铺路了,并非是瞎操心。

曾经,蜜姐也十分幼稚地幻想过,等退休了,嗨皮地像跳着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们一样,没事儿天天锻炼,不时到处玩耍,逍遥自在。

等到工作之后,才发现事情不简单。

一是,我们的养老金采用的是现收现付为主兼具基金积累制的统账结合模式,重点在"现收现付为主"。

也就是说,现在年轻人交的养老金以养目前已退休的老人为主。

根据国家统计局去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1.9%,0—14岁人口占比降至16.9%。"

而此前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数据则显示,预计到2050年前后,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87亿的峰值,占总人口的34.9%。

按照这个预计,也就是30年后,一大半80后们退休之际,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

二是,随着观念的改变,养儿防老已经被鄙视且不大可行了。

80后、90后们,清楚的明白一点:养老还得靠自己。只是做准备的途中,坑实在不少。

02

十多年前,一本《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的畅销书火遍大江南北。直到现在,也常被提及。

书的内容并不难,但书名提出的问题是直戳痛点。

单靠储蓄,会被通货膨胀吃得只剩渣,这点不少刚需族在楼市上已经深刻体会过了。早几年甚至早十年买,和晚几年乃至晚十年买,实在差距太大。

对投资理财稍微关心一点的蜜友,都一定了解复利,股神巴菲特对此也是推崇备至。而爱因斯坦那句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就是复利,更是被众多保险、基金经纪人挂在嘴边。

复利没问题,投资也没问题,就是产品千差万别,我们常常图一时方便及贪图小便宜,实际损失惨重。

以目前支某宝上很火的养老产品全民保为例,蜜姐就曾跳过坑。

今年三月的某一天,支某宝突然提示赠送蜜姐120元的红包,投全民保抵扣保费,看了一眼介绍,随手就投了几千。

直到半年总结整理保单的时候,才发现偷懒一时爽,事后火葬场。

以全民保的产品说明书中的案例来分析:30岁,男性,一次性交保费1万元,60岁开始领取养老年金,每年可领取1010元,领20年。

因分红不确定,如果没有分红,合计领取20200元。也就是实际这笔养老年的年化收益率不到2%。即便是按照乐观的中档分红来计算,年化收益率也就在4%左右。

48abcf575c25e.jpg" max-width="600" />

如果提前退保,要遭遇现金价值损失,支取不方便,收益率很低且分红不保证,实在太鸡肋。毕竟不少年金险合同条款里面都有约定最低年化收益率,比如2.5%、3%等,再不济当买国债吧。

当然,全民保的优势也是很突出的:1元起买,随时可以追加保费,身故退保费。门槛低,投保十分方便。

不过要真靠这个养老,收益率实在有点太低了。

03

其实这类在平台销售的产品挺多的,除了各类APP上方便易见,各家银行也有代理不少类似的养老年金险。

通常的优点也类似,就是购买方便,缺点也突出,性价比低、收益率偏低。

保险方面,相比养老年金,如果身体条件符合投保要求,百万医疗险、意外险和重疾险更值得提前考虑。

如果是父母,购买不了重疾险或性价比太低,可换为性价比高的防癌险。

而养老年金险,最好还是多找几家公司的对比,自己动动手、动动脑,累点看清楚了买不后悔。蜜姐前几年买的年金险就仔细做过功课,到现在看条款依然觉得很不错。

另外就是养老基金,现在新产品比较多,如果感兴趣可小额试错。不过,蜜姐个人更偏向定投指数基金、优质的老基金产品。毕竟长期考90分以上的,是学霸的可能性更大。

最后说说养老房产,坑挺多。尤其是以度假房当作养老房产,实在意义不大。

以前文我闺蜜的想法为例,现在30多岁,买个度假房,等到60多岁了,且不说房子老旧是否还能住,或是否还愿意住,如果不满意了要出售,也挺难找到接盘侠的。

老年人养老,重点得考虑医疗问题,度假房通常远离市区,想要去趟医院不太容易。

现在设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

如果不是闲散资金较多,没必要花这个冤枉钱。

养老,我们早做准备是好的,只是准备的过程中也要看看是否走偏了。

版权声明:本文系闺蜜财经创作,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