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只接受有质量的创新企业”]

原标题:“科创板只接受有质量的创新企业”

“改革创新必须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在求变的过程中追求质量。希望未来科创板能孵化出属于中国的世界级科技领先企业。”

7月22日-24日

第一财经第三届科创大会通过线上论坛的方式顺利召开

毕马威中国华东及华西区资本市场合伙人潘子建受邀出席本次大会。在“中国上市公司科技创新论坛”上,潘子建针对科创板注册制改革、科创企业的资本市场新机遇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质量为先”

构建良性资本市场生态

Q第一财经

中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毕马威为各类企业提供审计、税务、咨询等服务。从企业发展层面,您如何看待科技创新的国家战略?

A潘子建

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每一次重大变革都是科技推动的。中国目前在科技创新及资本市场改革上投入了前所未有的资源。通过资本市场的赋能及创新引领,希望中国的科技企业能够更快、更好、更稳地进行技术创新。

目前我们大力发展科创板,让更多的科创型企业不用走出国门,利用家门口的资本市场就可以去孵化和发展。通过这样的科技驱动战略,未来中国必将可以孵化出更多世界级的科技企业。

Q第一财经

上市公司是国民经济的压仓石,对于科创板的注册制,您怎么看?对国家战略有什么作用?

A潘子建

科创板的设立,一方面推动了科技创新企业融资平台的建立,另一方面对推动我国的资本市场改革、特别是注册制改革,起到了非常好的先锋示范作用。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资本市场的兴旺既需要越来越多公司带来的“流量”,又需要很好地管理这些“流量”。科创板的改革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点。因为它从设计到推出,牵扯了方方面面的利益相关群体,不光是VC、PE,也有监管、中介机构,而在此过程中,它明确传达了两大信息:第一,创新要改革,我们必须变、必须走出自己的舒适圈。第二,在求变的过程中也要追求质量。

科创板刚推出时的制度里有一句话让中介机构印象深刻:一定要抓严抓实中介责任。只有大家对于依法治国、追求质量、照章办事达成共识,才有助于净化整个资本市场环境。

以前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很忧虑,到底要如何选择好的企业进行投资,如何让企业家可以守住初心?现在国家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家能安心发展,让投资者能放心投资,大家用规则说话,凭价值致胜,从而让企业、投资者及中介机构各方都从中受益。

“外延型基因”

传统行业的“智胜”之道

Q第一财经

在这个“智胜”的非常时代,不仅是科创型企业,传统行业也在寻求改变,传统产业领域的公司也可以创新升级,那么此类公司在创新方面的转型机遇有哪些?发展科技创新需要哪些驱动力?

A潘子建

谈传统行业之前,我先谈一下科技创新企业未来发展有哪些挑战。科创企业的创始人往往是前沿科技领域的科学家或高学历专家,从企业初创、研发到发展壮大,创始人的气质会从科学家慢慢转变为企业家,等慢慢进入资本市场,他又会变成全能型人才。人、财、物方方面面他都要能管理,转换赛道对一个只具备学术基因的专业人才非常有挑战。

如何放下以前的辉煌,重新审视目前所在的环境,找到自己未来的基因是至关重要的。任何企业都有基因,创新无处不在,只有你敢为天下先,才可能会有机遇。

对于在市场上已经有一定“江湖地位”的传统企业,可以思考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前后端有哪些创新技术出现?这些技术的出现是强强联手,还是战略投资布局,或是行业内整合的结果?这都可以是外延型的基因。

某些传统企业可能蕴含着创新技术的雏形,传统企业能否合理利用其所熟悉的资本市场法则,通过战略规划和拆分上市等市场化手段来校验和呈现这些创新技术的价值至关重要。

机构投资者的感受应该更加深刻,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很多企业通过拆分方式引导市场发现自身价值。因为在一个企业里,传统业务通常是现金流,一些小业务是增长引擎。当你做拆分时,可让不同口味的投资者投资位于不同产品生命周期节点的技术或产品,求稳的可以投资在集团母公司,而追求更好的回报、更有冲劲的投资者,可能选择投拆分的企业。

科创板上市的公司里,不乏这样的企业。有些企业拆分后,它自身和集团的市值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个传统企业或是已经比较商业化、成熟的企业,这是一个值得抓住的机遇。

“聚拢人才,推动创新”

打造中国企业独特气质

Q第一财经

中国的全球龙头企业如何平衡好科技创新投入、商业化运作,以及资本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

A潘子建

这里我想引出两个概念。第一,企业创始人首先必须要有格局和非常好的情怀,他明白自己要到哪去,也知道自己的目标、短板在哪。第二,他必须靠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聚拢人才。每个团队都有文化,团队的核心文化是一个团队的合作与行动模式,乃至决策方式的集合,其实它构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运作机制。只有拥有情怀和愿景的创始人与团队一起才能做成事。

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内部团队和文化,而随着它的壮大需要融入更多外部助力。一个好的企业,银行、投资者、中介机构、监管等都可以是它的伙伴,助其走向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成功的企业,不可能靠一个人指挥全公司,一定是靠文化、靠制度,靠不同的人,以及人与人的团结来管理公司。

要做全球领先企业,需要有全球化视野。企业里要聚拢的不止是中国优秀人才,可能要多一些认同你文化的海外优秀人才,那么,如何求同存异,整合不同的思想,往同一个目标前进,这同样需要机制和管理。

时间与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

Q第一财经

毕马威也做审计,审计很关注企业的基本面,企业是不是真才实料的高科技公司?对于非真材实料的高科技企业,怎样证伪?

A潘子建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我相信对于更多的投资者而言,如何预先辨别企业高科技含量的真实性,是进行投资决策最难的部分。

我们可以通过考卷(财务报表)来进行客观的评价。此外,我们也不妨通过观察和“面试”等方法来全面考量,比如:参加股东大会,企业高管出席的会议和论坛等。尽可能的从不同维度来观察和判断,这样才能避免投资时的“盲人摸象”。

同时,我们可以将同赛道的科创企业进行全方位比较。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每家企业都有其生存之道,作为投资者应该如何慧眼识珠,看到不同企业身上的亮点,并且预测这些亮点之后能否脱颖而出,或者它所缺少的资源在市场上是否能够得到?这些可以通过观察其公开披露资料,甚至近距离感受一下企业管理团队的风格来辨别。我相信中国会涌现越来越多的价值投资者或长线投资者。

本文内容/视频来源:第一财经

企业发展科技创新需要有共同而明确的目标。只有企业的管理团队、员工、业务合作伙伴上下一心,朝着共同的目标持续的稳步前进,才能经得起风风雨雨,最终看到彩虹的那一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