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乐多“跨界”美妆,乳酸菌饮品“被神化”?国人饮奶误区难解!:

原标题:养乐多“跨界”美妆,乳酸菌饮品“被神化”?国人饮奶误区难解!

不少人把喝乳酸菌饮料当成了喝酸奶,认为是摄取了营养。还有人把喝养乐多当成了减肥的一种方式,真的是这样吗?

近年来,“益生菌”概念越发火热,其产品也一跃成为健康、0脂肪的代名词。而在益生菌饮料队列中,就不得不提起“一个红瓶闯天下”的养乐多,在2019年就拿下了中国益生菌饮料市场超六成的份额,在华日销量达760万瓶。

最近,得益于“益生菌”市场开拓的养乐多,在华版图再次扩张,踏足化妆品行业。7月23日,日本Yakult养乐多集团旗下化妆品品牌“Yakult海外旗舰店”正式入驻天猫国际,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此次扩张无疑暴露其对中国市场的野心。不过,乳酸菌饮料大受追捧背后,也暴露出国人对饮奶选择的误读、对健康的误区。

01

化妆品生意惨淡

对于养乐多集团入驻电商平台的行为,业内专业人士猜测,这是养乐多集团的一次试水。化妆品进军中国,首选电商渠道,成本低,受众反应又能够比较及时。并且,养乐多集团很可能根据网上销量来制定化妆品在中国的战略布局。

据中食财经了解,目前,“Yakult海外旗舰店”产品全部为养乐多日本本土化妆品,品牌包括乐珂多等,产品涵盖水乳、精华等品类,价格区间为100-2000元不等。

不过,这并不是养乐多化妆品首次踏足中国市场。1955年,养乐多的代田研究所成立了药妆部小郡研究所,设厂并开始尝试生产和销售化妆品,到1971年已经开始全面销售。但是,通过观察一些电商类平台发现,它的市场认知度并不高。其中,据中食财经统计,活跃度较高的小红书平台也仅有447篇笔记分享,同为日本化妆品品牌,资生堂、黛珂、花王的分享笔记数量分别为42万+、16万+、9万+。

从业绩上来看,养乐多化妆品营收劣势表现得更为明显。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养乐多在日本国内的销售额为2591亿日元(约为169亿元人民币)。而化妆品业务所在的其他板块营收为224亿日元,占总销售额比例不足10%。

02

乳酸菌饮品≠乳制品

虽然化妆品业务并不尽如人意,但是养乐多乳酸菌饮料在华市场却稳列前位。据相关数据表明,2019年就拿下了中国益生菌饮料市场超六成份额,同时,在养乐多销量地区排行中,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市场。因此,养乐多集团积极发力中国市场的举措也就有理可循了。

但是,很多人用乳酸菌饮料来代替乳制品,还大举“健康、营养、减肥”的旗帜,这就给国人的健康画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从营养方面来看,蛋白质是衡量其营养价值的重要标准。但是反观乳制品相关生产标准,牛奶中的蛋白质≥2.9g/100g,稍微低点的酸奶(风味发酵乳),蛋白质含量也要求达到≥2.3g/100g。至于乳酸菌饮料,相关标准要求的是蛋白质≥0.7g/100g。据成分表显示,养乐多的蛋白质含量也仅为1.2g/100g。很明显,乳酸菌饮料不是补蛋白的种子选手。

48bdf183.jpg" max-width="600" />

从减肥方面来看,钟情于乳酸菌饮料的人总把它的0脂肪挂在嘴边。但是,当你把瓶身转过来看到配料表里的白砂糖,以及营养成分表。0脂肪宣传的确是真,排名仅次于水的高热量白砂糖却并没饶过你。而且,中食财经还发现,养乐多的含糖量并不比可乐等碳酸饮料低。

03

饮奶误区待解

养乐多等乳酸菌饮料并不能取代乳制品这点毋庸置疑。此外,在饮奶选择上,仍有不少居民会误把白色牛奶当做鲜牛奶,其中还包括了风味奶与乳饮料。但是,当国人深陷饮奶误区的时候,国外人却在争着“尝鲜”。

据相关调查显示,早在2010年,中国首次提出第一个营养标准5年规划,要求将牛奶(特别是具有新鲜、营养价值高等特点的鲜牛奶)作为现代人营养摄取的重要来源之一时,北欧5国的消费鲜奶已经达99.5%,欧洲达95%,美国达90%,邻国日本达85%,而当时中国鲜牛奶消费比例只有20%,甚至出现严重的鲜奶销售倒挂现象。

对此,专家指出,国内鲜牛奶消费水平低,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消费者饮奶观念和习惯。在国外,普遍提倡大众饮用鲜牛奶,国外消费者之所以热衷鲜牛奶,是由于鲜牛奶采用巴氏低温杀菌工艺,最大限度保证了营养成分和鲜度,符合追求自然、健康的生活理念。

根据其营养价值分析,目前来看,巴氏奶大多使用低温杀菌,其营养价值保留最为完整。但因全程冷链保存,保质期短,很难普及;常温奶经过高温杀菌保存,营养价值逊于巴氏奶,但其可以得到较长时间保存,所以更为普遍;酸奶是在牛奶的基础之上,经过乳酸菌的发酵,其中的乳糖含量会低一些,更适合一些乳糖不耐受的人群。不过常见的酸奶产品为了口感,往往会加入7%左右的糖分,使得其营养价值有所下降。

当然,随着中国乳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层面也推出了以低温巴氏奶为主的优质乳工程,实际上,一直以来,巴氏奶阵营里有三元乳业、卫岗乳业、新乳业、光明乳业等,如今,常温奶阵营的伊利、蒙牛两大巨头也争相入局低温奶。不过,国人饮奶结构的调整改善,还需要国家、媒体、协会以及企业等的共同推动,消费者培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若要国人都能喝上健康营养的饮品,可以说还任重而道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