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而不往非礼也,我国放缓对印度海产品清关,从3天变成10天]

原标题:来而不往非礼也,我国放缓对印度海产品清关,从3天变成10天

基于民粹主义的挑拨,印度方面频频作出对华不理智举措。全印度贸易商联合会(CAIT)发起了一个名为“印度商品-我们的骄傲”运动(Indian goods-our pride),以此抵制中国产品。该运动的主旨是在2021年底前,减少进口共计13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910亿元)的中国产品。前不久,印度贸易部门让港口扣留了一部分来自中国的进口集装箱,在孟买,钦奈,德里等机场,还特别针对中国进口商品实施了新的检查程序。

印度的冲动选择,对中印贸易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中方放缓了对印度商品的清关检查,尤其是海产品。正常情况下,印度海产品在中国清关只需要3天时间,但现在货物清关时间延长至最久达10天,成千上万的印度海鲜商品被爆出在中国港口等待着清关。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考虑到印度病毒情况不容乐观,中国国内已经出现了海产品上携带有病毒的案例,所以对待相关产品中国加大检疫力度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印度方面感受到了压力。根据印度水产品出口发展局公布的消息显示,印度海产品出口商在4月和中国进口企业签署了长期的合作协议,但不料遇上了病毒和新德里的针对举措,导致印度海产品行业很可能损失惨重。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是水产消耗大国,2019年的前11个月,印度向中国出口了1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70亿元)的海产品,紧接着去年12月,印度就爆出将对水产业增加35亿美元的投资,使得出口升至140亿美元,而中国正是印度瞄准的主要市场,但现在的局面显然不利于印度水产的对华出口。

485.jpg" max-width="600" />

印度将本国整体制造业发展滞缓的原因归咎于对中国的依赖,新德里多次表示印度对华贸易赤字不断扩大,2018年印度对华贸易赤字为578.6亿美元,2017年为517.2亿美元,印度一直试图改变。当局想到的办法是将中国制造拒之门外,甚至拒绝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但盲目抵制中国产品、与区域各国减少经贸联系,对于印度而言是弊大于利的。这只会导致印度不断生产成本高且质量低的产品,反而增加了民众的消费负担,分析认为,印度应该理性看待中印关系,改变凡事不如意就往中国身上找问题的惯性思维,从容地发展经济以及搞好外交才是一个区域大国应有的态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