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奇智(2121.HK):营收同增86.3%领跑AI行业,但首份财报的意义不止于此】

原标题:创新奇智(2121.HK):营收同增86.3%领跑AI行业,但首份财报的意义不止于此

日前,AI制造龙头创新奇智公布了2021年年报,这是公司上市后首份成绩单。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达人民币8.61亿元,同比增长86.3%,不仅超出市场预期,更是远胜所有已公布业绩的同业竞争对手。在如此高增长营收的带动下,公司的毛利润达2.67亿元,同比增长98.5%;经调整后净亏损率16.5%,同比大幅缩窄47.3%。

在地缘冲突导致国际环境更复杂、经济预测能见度较低、通胀超预期等背景下,创新奇智的成绩亮眼异常。财报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创新奇智股价以13.68%的涨幅收盘。资本市场用脚投票,说明对这份成绩单有多看好。

过往的成绩可圈可点,但已兑现的业绩只能说明以往的经营成果。

投资是一个永远面向未来的行业。着眼于未来的成长性和发展空间,才应是财报分析的核心重点。

财报解码:成长的三大逻辑

上面的数据只是财报的表面。而透过财报数据,由表及里地分析,笔者认为业绩释放印证公司中长期的三大成长逻辑:

第一,强者恒强,制造业成强劲引擎。

公司主要为制造业、金融服务业的客户提升业务价值。其中,2021年来自制造业的收入4.49亿元,同比增长达132.5%,远超出整体增长水平,占总营收比重为52.2%,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板块。

这背后释放出两个新的信号:第一,公司的成长驱动力和业务重心已切换到AI+制造业之上;第二,相关业务已经从培育期进入了爆发期,制造业应用场景实现快速的商业化落地,已成为公司增长的有力引擎。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0年创新奇智是中国制造业AI解决方案市场最大的AI技术驱动型解决方案供应商。根据IDC发布的2021上半年人工智能市场报告,创新奇智跻身前五之列,仅次于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以及海康威视,超越原AI四小龙中的依图科技。

“强者恒强”是人工智能行业竞争分析的底层逻辑。尤其是制造业对于IT供应商方案的验证流程冗长,创新奇智持续与客户保持深度合作,能高效实现更多的项目转化、延伸。财务数据亦验证了这个观点,拉长时间维度看,2018年-2021年创新奇智制造业收入分别为1364万元、7843万元、1.93亿元和4.49亿元,短短四年翻了超过三十倍,成为最受益于行业发展的公司之一。

第二,“1+N”与“1*N”策略行之有效。

“1*N”的市场策略,指的是公司先通过灯塔客户打造某一场景落地的标杆项目,之后利用技术资产、ABS及RDP的可复用性,快速复制到同领域的更多客户,从而实现横向扩展。2021年,公司的优质客户数(在一个财年内贡献收入450万元或以上)从23家增至42家,增长82.61%。

此外,创新奇智还鼓励客户从单一的应用场景到采用AI解决更多场景,也就是“1+N”策略。财报显示,2021年,优质客户的复购率高达102.5%;每名优质客户的平均收入由前一年的1,660万元增至2021年的1,900万元。

一直保持高位的复购率和不断提升的优质客户平均收入,本质上反映了公司在已有客户群上的价值拓展成果。从以上两个关键的经营数据可以看出:第一,老客户的收入贡献持续提高,这是使用了更多的产品服务或更高级的产品服务;第二,老客户对公司具高认可度,合作使用意愿的持续提高。

“1+N”与“1*N”将驱动收入呈现相应乘数的扩大。

第三,高复用率放大盈利弹性。

在MMOC人工智能平台上,公司生成了很多高复用的技术资产。截止至2021年末,基于MMOC平台研发和积累的技术资产合计2,000多项,复用性高达96%。换而言之,创新奇智96.2%的技术资产广泛适用于其400多家企业客户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中。

复用性意味着更高的效率,将带来了更高的盈利弹性。反应在财报上,不考虑股权激励及上市费用等影响,2021年公司的经调整后净亏损率为16.5%,同比缩窄高达47.3%。按照如此亏损快速收窄的趋势,预期公司很快实现盈利。

可以看出,创新奇智的成长路径清晰。预计随着公司业务的放量,成长逻辑还将持续增强,因此未来公司的成长具备较高确定性。

天时与地利,把握时代的脉搏

创新奇智的CEO徐辉指出,公司取得今天的成绩,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笔者认为尤其是公司长期坚守于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至今,即将迎来时代性的机遇。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经济强调“脱虚向实”,侧重于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以及发展新兴产业。在此背景下,过去一年科技产业格局发生了颠覆——反垄断法迎来了实施后13年的首次修正,反映出数字经济已进入到正本清源的新阶段。作为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人工智能产业也进入加快落地的新阶段。

从政策端看,《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自上而下贯彻制造强国、数字化经济,将成为我国长期的政策导向。从企业需求端来看,当前人口红利逐渐丧失,粗放经营不再适应时代要求。AI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对落后生产力的替代,在人口红利退潮期AI技术将成为有力抓手,并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的角度,都亟需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应用场景。这是“天时”。

另外,中国拥有智能科技产业化最丰厚的培育土壤。据统计,中国制造业总量已连续12年位列全球首位,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产业配套最完善的制造业体系。另外,创新奇智将集团总部设在山东青岛,当地有非常完善的制造业产业布局。这就是“地利”。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可以说人工智能在制造业方面的应用,关系着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产业竞争力以及国家综合实力。而创新奇智的选择,正是和国家与时代前进的方向产生共振。

据央视《新闻联播》报道,4月7日,在国务院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上,徐辉作为企业家代表出席,是三家发言企业中唯一一家民营企业。徐辉提出要“技以致用”,强调把技术和实体行业相融合,为实体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创新奇智一直以来正是这样做的——凭借产业链、工业云平台及工业自动化的AI能力,公司为钢铁冶金、能源电力、汽车装备、半导体、3C高科技以及工程建筑等垂直领域提供AI产品及解决方案,为客户优化业务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提高营运效率、生产灵活性及实现业务运营及信息管理的智能化转型。比如,在能源电力领域,一个海上风电运维项目预期可提升1.5–4%的发电量,同时降低5–8%的运维成本。在面板半导体领域,创新奇智的方案已经在国内最大的面板玻璃制造厂商之一的多条产线试运行,能保障小于0.1%的误检率以及小于0.01%的漏检率。

更值得一提的是,创新奇智抓住了智能汽车的发展机会。随着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以及互联网、ICT等跨界力量围绕汽车产业布局的逐步兑现,智能汽车正在快速成熟导入和规模化应用。创新奇智提供汽车天窗涂胶、核心零部件装配质检以及车辆外观质检等一系列解决方案,可以提升在关键生产节点的检测效率,降低质检人员的工作负荷,并提高质量管理的稳定性。2021年,创新奇智在汽车装备领域实现收入首次突破亿元规模达1.43亿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家都认同AI能够改变制造业,但这条路上仍然存在着诸多重大障碍。制约其发展的原因,并非需求不足,而是来自供给侧的瓶颈。

“人和”:研发与应用两位一体的“创新模式”

徐辉将自己的成功,首先归功于天时与地利,最后才是人和。这无疑是谦虚的。

当前人工智能在制造业中渗透率仍然不高,体量与中国作为经济大国与人口大国的地位非常不相称。不同于其他应用场景,AI+制造业面临的问题极其复杂。当前,生产系统越来越复杂,参与者和信息不断增多。生产不仅在一个工厂内发生,还需要供应链、物流和销售体系的协同;还存在工业设备产品、场景的差异化与任务的多样性——工业场景下的产品检测,不同生产线、不同产品的缺陷种类情况可能完全不同。

所以,在某一企业可能获得高效率的算法或解决方案,移植到另一企业或许并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这为工业场景下的AI模型可复制推广造成了很大困难。正是因为如此,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厂商很难高效地匹配制造业应用场景,亦难以打造出一个全面贴合工业场景各个环节的平台。

高度聚焦于制造业的玩家中,只有成立于2018的创新奇智成为TOP 5的AI龙头。能弯道超车,必有其过人之处。

剖析基本面,我们看到了一个成熟又年轻的创新奇智——目前,公司已经打造三个成熟的AI平台:ManuVision(机器视觉)、MatrixVision(边缘视频)及Orion(分布式机器学习)。2021年,公司在原有的MMO平台之上,引入Cloud云平台,从而形成有机统一的MMOC人工智能平台。MMOC人工智能平台使得公司能持续地加强技术资产的沉淀,提炼更多标准化和模块化产品,实现跨项目复用。在此基础上,公司进一步通过RDP/ABS的差异化组合,为AI解决方案的创新、研发和交付提供端到端技术支撑。

这种商业逻辑是在可复用技术资产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定制的部分,本质是实现标准化与定制化的有机融合。这种方式能够确保用最短时间、最低的交付人员技能要求、更低的成本与更少的工程量,来实现可量产交付的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这能满足对碎片化的客户场景需求,为客户打造全栈式AI解决方案。

这一切都建立在强劲创新实力的基础上。2021年,创新奇智的研发费用为3.28亿元,同比增长高达80.5%。

但光有技术研发是不够的。

AI的核心竞争力必然是在创新,这样的创新不应该是悬浮的。一个AI模型,需要训练、修正、迭代,需要研发和应用的正向循环。创新奇智着眼于应用,开发适合行业实际应用的AI原创技术,特别是关于小样本学习、零样本实例分割等研究,致力于打破样本数据量对深度学习技术的制约,在传统制造业等样本普遍缺失的场景和领域具有高度实用价值,研究成果被ECCV、CVPR等国际顶会接受。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公司的创新亦再上新台阶——过去MMOC人工智能平台仅限于自用,现在公司将平台亦进行商业化,进一步提高公司技术的实用价值。

这样的平台将成为制造业内前所未有的核心基础设施,并夯实了AI+制造业创新的技术底座。对用户而言,这意味着拥有更高性价比的算力与算法资源。用户可以避免投入大量时间金钱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建造,能直接进行持续的模型训练和升级,并获得的算法迭代和功能扩展支持。用户还可以根据需求的提升趋势,灵活地扩展AI服务规模。

而对公司本身而言,用户频繁输入人工智能模型的需求,相当于提供更多的各种案例场景应用的数据,有利于模型的升级,实现更高精度以及更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在碎片化的工业商用场景里,平台的价值难以直接传递到工业用户侧。创新奇智此举,是将平台视为实现和整合资源的抓手,并凭此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进一步建立创造价值的合作。

从趋势看,通过提供新型制造业基础设施并实现共生共赢,公司将逐渐搭建起开放的生态,占据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主要价值入口。这样的生态系统更能承载达成国家“制造强国”的使命, 是具有更广阔想象空间的蓝海市场。万亿级市场的序幕正在开启,创新奇智亦缓缓开启了新的篇章。

而正如徐辉指出,创新奇智同时具备成长性、差异性、稀缺性和务实性,这是创新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凭此,创新奇智从成立至今不过四年的时间,就已成为打破原有格局的黑马。当前春寒料峭,在新旧时代切换之际,公司的长期价值正逐渐显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