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虹市首富张一山戏份 三位首富一出戏

原标题:三位首富一出戏

针,既可以用来绣花,也可以用来杀人。

在电池领域,“针”也可以用来衡量动力电池是否具备硬核安全能力的最高标准。

三种技术话安全

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结束了多年的正增长,陷入后补贴时代的销量泥沼之中。

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暴跌让整个市场陷入了低迷的情绪之中。很快这样低迷的情绪传导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尤以动力电池产业为最为明显。

2020年开年,动力电池产业充斥着浓烈的火药味。先是王传福高调为刀片电池代言,再是曾毓群呛声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再是脱胎于长城汽车的蜂巢能源宣布即将步入“无钴”电池时代。

比亚迪所提出的刀片电池,是其花费二十多年研发的“超级磷酸铁锂电池”,因其形似刀片,故又被称作刀片电池。比亚迪研发刀片电池的信息在今年1月中旬释放后,比亚迪股票持续高涨34%,市值上涨502亿。

据介绍,“刀片电池”将电芯做成了“刀片”般的细长形状,长度可以根据电池包的尺寸进行定制,最长可达2米以上。这让“刀片电池”在装配时可以直接跳过“模组”这一层级,进而直接组成电池包,在空间利用率上提升了50%。

空间利用率的提高,意味着电池包能量密度的增加。此外,由于刀片电池体型足够大,保证了电信的散热面积,可将内部的热量传导至外部,从而匹配较高的能量密度,以及更高的产品稳定性和更低的故障率。

究其核心卖点,便是兼顾了当前三元锂电池无法平衡的能量密度与安全的问题。在发布会现场,比亚迪现场做了“针刺试验”,刀片电池在针刺测试时无明火、无烟,安全性得以体现。

同样经受了针刺试验考验的还有蜂巢最近发布的“无钴”电池。在三元锂电池中,“钴”作为稳定性材料,与电池安全直接挂钩,因此“无钴”电池的安全性成为热议的话题。

在蜂巢无钴电池的发布会上,蜂巢对外展示了无钴电池的通过 150°C的热箱实验,热稳定方面优于三元的画面。此外,蜂巢能源还经过了针刺试验、海水浸泡、挤压试验等。

在无钴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电池的安全性?蜂巢采用了两种化学键能更大的元素,替代钴,掺杂到材料中。可以简单地将其看做其他稳定性材料替换钴,在动力电池中发挥稳定性的智能。

无钴也是宁德时代攻克的方向,它或比蜂巢的无钴电池更早一步问世。据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所言,宁德时代的无钴电池”目前研发顺利后,下半年供货特斯拉。

相互呛声火药味十足

外部环境和外资电池企业释放出的多重信号,让一直享受这新能源补贴红利的国内电池厂商们不甘心做待捕的沙丁鱼。

因而,2020年开年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再也不是一片和谐的景象,而充斥着浓重的火药味。

在刀片电池发布会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全程站台。安全又兼顾续航的刀片电池,为隐忍多年屈居于三元锂电池之下的磷酸铁锂电池找回了自信。

在发布会上,比亚迪进行针刺试验,直接呛声三元锂电池重视能量密度而忽视安全性的现状。

这样具有强烈指向性的测试,无疑动了国内三元锂电池第一大供应商宁德时代的奶酪。随后,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发声表示:“刀片电池是我们2016年量产的CTP结构创新概念中的一种。”

曾毓群言下之意,宁德时代早在2016年便掌握了刀片电池技术。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其已经选择并量产CTP结构创新里最优的几种。

同时,曾毓群还强调称,“电池的安全和电池的滥用测试是两回事,有些人把滥用测试的通过等同于电池的安全。”

为了验证自己的说法,宁德时代随即进行了“电池包针刺测试”的实验,并配文“是什么阻碍宁德时代做针刺测试?是技术?是体质?是巨头的面子?不,是钢针!”

视频中,宁德时代电池包并没有被钢针刺破,反之钢针被宁德时代坚硬的电池包折断了。宁德时代的解释是,钢针刺向电池包外壳的过程中‘折断’了,此举也说明电池包外壳非常坚硬,足以保护三元锂电池的安全。

你方唱罢我登场。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呛声表示:“针断了也好,真刺了也罢,但电池没有短路,其实针刺试验已然失败了。”

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的冠亚军相互呛声,对电池的安全各执一词。脱胎于长城的蜂巢能源对于电池安全也有着自己的一套说辞。

如今蜂巢的无钴电池还未正式推向市场,因而是否安全还有待验证。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宁德时代的811电池,在电池安全上争锋相对,实际上都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擦边球。

首先是刀片电池,其并非是技术突破而是结构创新。说到底,刀片电池属于磷酸铁锂电池的范畴,其本身相比于三元锂电池便具有高安全性。而宁德时代的针刺试验,所验证的无非是宁德时代电池包的坚固而已,并不能说明三元锂电池电芯的安全性。

外部鲶鱼搅动春水

三家动力电池企业在2020年开年纷纷发声,发布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最新成果,这显然是所有动力电池从业者嗅到了变革的信号。

正如上文提及的,2019年新能源市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业内人士的想象中,新能源市场应该按照预期的速度高速发展。

根据2015年中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曾明确表示,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

而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仅仅达到124.2万辆,并且处于同比下降的水平。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销量也出现了4%的降幅,年销量仅为120.6万辆,远低于预期。

销量市场规模未达预期,而动力电池生产线却是按着200万辆的规模而布局的。这就造成了动力电池产业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的局面。

有消息表示,曾经宁德时代门口排队购买电池的场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正是在2020年,补贴退坡加速了国外电池厂商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松下、LG、SKI纷纷加大在华投资,大有卷土重来之意。

这些国外电池厂商的电池战略,已然在数据上得以体现。据韩国SNE Research发布报告,今年一季度LG化学以5.5 GWh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据全球27.1%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长期霸榜的宁德时代则以17.4%的市场份额不敌第二名的松下,退居全球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国外电池厂商特别是日韩电池企业,其电池技术完全不输于宁德时代,甚至处于领先优势。

如今,松下的27100电池已经将成本降低至0.7元/Wh,能量密度已经达到300wh/kg。国内的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动力电池厂商也曾低调宣布其能量密度突破300wh/kg,不过后续量产的信息难以查询,通常主流车型采用的量产电池水平都在180~220Wh/kg左右。

而能量密度和安全的战火,已经延续到固态电池上。相比之下,依然是国内电池厂商处于落后的状态。丰田曾宣布将在2022年量产固态电池,而国内“电池一哥”宁德时代宣称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是在距今十年之后。

国外竞争对手的倒逼,加速了动力电池产业的竞争态势。对动力电池安全定义的争议、对无钴新技术的研发,无疑都是大环境变革下焦虑的产物。

对于王传福而言,刀片电池更像是“斩首”宁德时代的利剑;对曾毓群而言,国外电池厂商正威胁着宁德时代装机量榜首的位置;对魏建军而言,致力于无钴的技术创新,是在等待一场弯道超车的机会。

【版权声明】本文为汽车头条原创文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