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跌破1500万 [刚刚,中国新生儿或跌破1000万!北大教授:人口已负增长!]

原标题:刚刚,中国新生儿或跌破1000万!北大教授:人口已负增长!

中国人口何时进入负增长?

在刚刚公布的2018年中国人口绿皮书中,官方智囊中国社科院无不忧虑的表示:

中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时间将可能提前至2027年。

但在民间,有舆论指出:不用等到2027年,就在2018年,中国已经事实上进入了人口负增长。

究竟谁的声音,代表了当下中国人口危机最真实的现状:

是被马光远疾呼严重误判形势,一路盲目乐观的官方?

还是对全国人口数据统计不精确,但却一直用理智的分析在预测的民间学者?

1

中国人口危机加速;

官方继续乐观,民间学者打脸

我曾经在《刚刚,新生儿数或首次跌破1500万!马光远:严重误判!》(此文后台数据已突破146万)一文中,指出:

在中国人口问题上,几乎所有的人口学砖家,都被现实无情的啪啪左右抡扁。

而这次,关于中国何时首次进入人口负增长的争论,强行入戏的社科院,是否会重演被啪啪打脸的尴尬?

社科院认为,根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从2013年开始就一直稳定在1.6左右。

如果总和生育率,一直维持在1.6的水准,那么中国的生育率,就能逐步回升到相对安全的水平。

再结合人口死亡率,得出中国新生人口首次低于死亡人口,进入理论上的死亡交叉,时间节点将前移至2027年。

如果这样说来,中国的人口危机虽然严重,但离理论上的人口死亡交叉警戒线,尚有八年的期限。

但事实上,我认为远没有社科院所期待的那么乐观。

在社科院引用世界银行的数据分析中,忽略了2015年人口总和生育率跌至冰点1.05的事实,而且与所谓的“稳定”截然相反的是:

新生儿出生率仅仅在2017年,出现昙花一现的高峰,进入2018年后,已经连1500万的底线都没守住,何谈期待中国人口总和生育率能逐步回升?

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自我YY,除非后续生育及其配套的福利政策,出现颠覆性的巨变。

与我持同一观点的,除了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还有《大国空巢》的作者,北大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

近日,一篇由苏剑教授联名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员易富贤,共同撰写的关于深度分析中国人口危机的文章《2018年:历史性的拐点—中国人口开始负增长》,在学界引发极大争论。

文章指出:根据2015年中国官方抽样调查的年龄结构数据,以及联合国预测的中国死亡模式。2018年中国的人口总和生育率,远没有社科院所乐观期待的1.62那么高,而仅仅只有创历史记录的1.05!

1.05的人口总和生育率,意味什么?

做下横向对比:

世界平均水平为2.45;

发达国家为1.67;

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为1.46;

即使是维持一个国家正常劳动人口的自然更替,人口总和生育率也需要2.1。

而如果按照1.05的人口总和生育率计算,2018年中国出生941万人,死亡971万,负增长30万人。

换句话说,之前预测的新生儿跌破1500万,都是极度乐观。

按照目前的推算,新生儿出生人口,或将首度跌破1000万大关。

而历史上,中国新生人口上次低于1000万,还是在清朝中期的1790年。

这意味着,2018年的新生儿出生率,已创造230年来历史新低。

更狠的是,2018年中国人口负增长30万。

社科院可是判定要到2027年,中国才会首次提前进入人口负增长。

如果说之前的人口计生砖家,频频误判,影响尚在学术探讨之内。

但作为辅助官方决策的社科院,如果也出现如此严重误判。

那可以想象:中国的人口悬崖问题,要比想象中更糟糕。

2

社科院为何如此乐观?

事出反常必有妖。

要知道,社科院可是集中了中国最权威的经济学家和人口学专家。

但为何却在人口危机预测上,出现如此严重的误判?

自然是分析的源头——数据有问题。

要知道,中国官方统计的人口数据,主要是每隔十年才会进行一次全国性的人口普查,而小范围的抽查也需要五年一次。

换句话说,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是8年之前的2010年。对总人口1%的抽查,也远在三年之前的2015年。

人口数据更新不及时就算了,最可怕的是统计还非常混乱。

就拿2000年第五次全国性人口普查来说,当时显示的生育率只有1.22,新出生人口为1379万。

但在当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新出生人口却高达1771万。

同一统计口径下,官方数据差额居然超过400万。

数据一经公布,一度引发舆论哗然。

随后统计局也在持续改进人口数据统计:比如参考教育数据、医院分娩数据。

但问题是,在中国庞大人口体量的基础上,没有任何一项口径的统计,能完全真实的反应中国人口现状。

何况中国还是全世界流动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每年因为务工、上学而导致的跨区域人口迁移,数量高达2.7亿。

这几乎是整个美国人口总和的三分之二。

如此巨大的人口流动性,导致的就是新生儿统计的困难加剧。

要知道在当下,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出生的比例,早已经从之前的27.5%,已经一路狂飙到56.6%。

这意味着,这些新生儿在现居地被统计一次后,有可能在原籍还会被再重复统计一次。

随之而来的是,国家统计局所掌握的新生儿数据,严重失真。

换句话说,官方的人口数据本身就存在问题,如果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即使论证最充分,预测最科学,都极有可能偏离正轨。

这也是当年国家卫计委过于乐观,今天社科院继续误判的根源所在。

3

冰冷的数据背后,

忽视了养娃的压力

数据是冰冷而客观的。

如果说因为人口数据失真,而导致的误判,是难以避免的。

那么,对生娃、养娃所面临的巨大压力,视而不见,则极大的拷问着政策转变的诚意。

“养个孩子消灭个百万富翁”,

“孩奴”不好当啊!

......

有人做过统计,在中国养娃的成本有多高?

下面是网传中国十大城市养娃成本综排行榜:

其中,蓝色表示养娃的成本

紫色表示的是夫妻双方不吃不喝需工作才能攒够养育成本的年限。

换句话说,要想在中国的大城市生养一个娃,几乎要掏光整个家庭的财富。

很多人将压力的矛头指向了高房价。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一边是一路狂飙、高不可及的房价,一边是龟速爬行般,连通货膨胀都赶不上的工资增幅。

这就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成本在不断攀升。

别说普通的工薪阶层,即使是中国最顶级的科学家,前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教授,都曾吐槽因为工资太低买不起房,而从清华辞职,转任首任西湖大学校长。

如此巨大的反差之下,让多少买不起房的年轻人,只能默默的沦为单身狗。

婚都接不起,找谁生孩子?

一胎都成问题,何谈生二胎?

而且除了高房价之外,孩子的教育成本,也是许多家庭无法承受之重。

公立学校入学名有限、私立学校学费天价,各种名目繁多的课外培训班层出不穷,向来对孩子教育极其重视的中国家长,要想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就只能拼命砸钱。

然而,钱从哪里来?

当然各地,为了鼓励生育,也在以“极大的诚意”,在做政策上的尝试,比如:

辽宁出台文件,将在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四大方面,加强对生育二孩家庭政策奖励;

天津提出增加二孩职工家庭30天生育津贴;

湖北宜昌落实住院分娩基本生育免费服务;

湖北仙桃全面实施基本生育免费服务,生育二孩可获1200元补助;

……….

然而这些所谓的诚意,在巨大的生娃养娃压力之下,显的极其讽刺。

不在高房价、天价医疗、甚至收费名目繁多的教育上,下功夫。

任何形式的生育鼓励,都很难起到效果。

4

结语

最高领导人曾有过表态:

人口是创造奇迹的“巨大力量”!

过去四十年,中国正是凭借巨大的的人口红利,而实现经济崛起的奇迹。

如今人口红利消失殆尽,人口老龄化危机悄然而至。

就连最高领导人都认为: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

可以想象,改变人口现状,顶层设计已经在行动。

而全面放开生育仅仅是第一步,还远远不够。

只能说:鼓励生育,摆脱人口危局,任重而道远,政策仍需拿出最大诚意!

来源:财经三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