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市楼市调控政策收紧 “打新”炒房风险增加]

原标题:多省市楼市调控政策收紧 “打新”炒房风险增加

《财经》新媒体 宋金煜/文 潘西/编辑

多城火热的楼市,未躲过调控新政的降临。7月23日凌晨,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等部门联合发布9项楼市新政,包括加强土地市场调控、支持刚性购房需求、完善住房限购政策、加强热点楼盘销售管理等。

据《财经》新媒体统计,今年下半年已有南京、深圳、杭州等多地发布了楼市新政,直指当下房价上涨过快、土地市场过热,以及假离婚、落户即买房等投机性需求增长问题。与此同时,下半年有不少城市信贷政策收紧,公积金购房优惠也进入倒计时。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轮调控政策的整体逻辑是延续中央“房住不炒”的总基调,此后“万人摇”现象难再现、“打新”赚钱空间缩小。一方面,对于部分成交跌幅较大的城市,未来政策落脚点仍将集中在扶持企业、刺激市场活力上;另一方面,成都、兰州等有楼市过热征兆的城市大概率将跟进加码调控。

楼市调控升级 打击假离婚、假落户、假人才

根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各地发布的与房地产市场有关的调控政策共计304次,其中包括全国各地力度不一的人才政策、购房补贴政策、落户政策以及前期为房企减负等适度宽松政策。然而进入7月,杭州、宁波、南京等相继发布了楼市调控收紧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多城调控新政明确要求,要支持刚需购房。如宁波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公证机构监督下随机抽取不少于50%的可销售住宅房源供无房家庭优先认购,杭州要求均价在35000元/平方米以下房源向无房家庭提供的比例不低于50%,南京则限制该比例不低于30%。

在保障刚需购房的同时,各地还推出各类政策打击“落户即买房”的投机行为。如深圳提高户籍人口购房门槛,需落户满3年且连续缴纳社保3年才有购房资格,增值税免征也由2年提高至5年,另外杭州再次对人才优先购房条款进行约定,补充高层次人才购房限售5年。

不仅如此,“假离婚”购房也是此次调控升级的重点,深圳、南京住建局均明确,在一定时间内,离异购房按离异前家庭套数计算。深圳限定这一期限为3年,南京则为2年。

对此,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从政策内容看,此轮调控主要集中在打击三假,即假离婚、假落户、假人才。而从这一轮收紧调控的城市看,大部分都属于房价明显上涨的城市、土地市场火热。

不仅是过快的价格上涨成为这些城市加码调控的主要诱因,还有此前各城市争夺的“第一”也成为了危险的信号。今年4月份,南京新房价格环比涨幅跃升70城第一,今年6月深圳二手房上涨1.9%位居70城第一,上半年杭州土地出让金超1500亿元位居300城榜首。

在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看来,此轮调控政策的整体逻辑是延续中央“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保障刚性需求,打击投机炒房行为,也是各城市对已有政策内容的查漏补缺。从目前整个市场情况来看,下半场楼市风向越来越清晰,精准调控是此轮政策内容的核心。

价格倒挂引万人摇号 “打新”炒房风险增加

虽然支持刚需购房,但并不意味着刚需还具有巨大的套利空间。随着各地楼市政策不断“打补丁”,刚需买房获利的空间也在不断缩水。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今年上半年杭州共出现5次“万人摇”,项目分别为融创城、远洋西溪公馆、城北万象城、保利融信和光尘樾。其中,远洋西溪公馆959套房源有超过6万人报名摇号,6月两次开盘均出现“万人摇”。除杭州外,深圳、南京部分新项目开盘也出现了“万人摇”的现象。而以这些项目为代表的价格倒挂楼盘入市,搅热了市场。

“此次被调控的城市都有一个明显特征,即是新盘价格倒挂现象。部分热点楼盘几百套房几万人摇号,因为看得见的价格倒挂,新房比二手房价格明显低,使得市场出现了不需要买房人群通过各种方式买房。”张大伟分析称。

针对“万人摇”项目,近期宁波、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均作出相关规范,加强对刚需购房资格的约束,从而打击一二手房倒挂而产生的炒房行为。

7月6日晚间,宁波发布楼市新政,鄞州、江北、镇海、海曙部分区域划入限购圈,家庭住房情况核查范围也将从老三区扩大至市五区,而限购区域的扩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核查无房区的扩大。7月2日,杭州的新政也指出,无论摇号项目还是无需摇号的项目,购房家庭不能同摇两个项目。这意味着,即使刚需摇号,也只能登记一个购房意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表示,自从今年3月份疫情形势逐渐缓解之后,很多新盘都遭遇了购房人的“围堵”。但“房住不炒”的底线将一直被强调,购房者想通过“打新”中彩票赢大奖的幻想要打消。未来,通过“打新”赚钱的空间在未来将一步步缩小,“炒房”的风险也将越来越大。

加码信贷调控 防止过多资金流入房地产

比起是否拥有购房资格,更多刚需购房者关心的是,首付比例以及公积金贷款的最高额度,而这些是刚需决定是否要入场的重要指标。

事实上,在今年7月部分城市加码楼市调控之前,上半年驻马店、广州、宝鸡等至少13个地方试图松绑调控政策,如降低首付比例,提升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以及放开公寓、绿色住宅限购等。然而,以上相关公积金和首付比例调整政策的最终结果是,相关文件被撤回,或更改。

张大伟分析称,虽然各地松绑的政策内容不一,但都出现了只要媒体集中报道就撤销的现象。这代表了虽然楼市一城一策,但各地针对本地楼市出台政策依然过于随意,部分政策明显触碰了政策底线,违背了房住不炒的大原则。

不仅松绑未果,今年6月以来,郴州、长春、内蒙古还收紧了公积金贷款,或上调了贷款利率。如郴州双缴职工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上限由60万元调整为45万元,单缴职工由50万元调整为30万元;内蒙古取消了借款人“同户籍”家庭成员购房也可使用公积金贷款的政策,并停止向购买第3套及以上家庭发放公积金贷款;长春住房公积金第二次申请贷款利率上浮10%。

亿翰智库认为,疫情期间多城市就曾出台过公积金相关的优惠政策,但随着市场复苏,前期出台的公积金购房优惠政策或进入倒计时。

CRIC研究中心研报显示,政策升级的初衷并不在于打压房地产,而是在于规范购房、遏制投机,防止过多资金流入房地产。对于部分成交跌幅较大的城市,未来政策落脚点仍将集中在扶持企业,刺激市场活力,谨防楼、地市下跌,而成都、兰州等二线城市同样有过热征兆,这些城市大概率将跟进加码调控,以达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目标。

景晖智库首席经济学家胡景晖还提及,近年华为、大疆、富士康等企业的迁出,折射出深圳高房价所带来的产业空心化。房价高相应的企业用工成本就会提升,经济未实现持续高速发展就把房价先炒上去不利于城市的发展,可能导致一些企业迁出。未来,各城市应重视楼市调控细则研究以及效果反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