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新生“流血上市”?讲新故事不如走通模式】

原标题:万物新生“流血上市”?讲新故事不如走通模式

原本处于“泥潭”中的二手电商行业仍在探索阶段,劲敌环伺,爱回收与其为了上市讲新故事,还不如真正将模式理顺、走通,才是长久之计。

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原创首发

作者:杨一轩

编辑:雷缓之

设计:岚昇

实习生:小武

“中国二手3C电商第一股”爱回收上市在即,但在外界看来, 这“第一股”的光环有些黯淡。

6月12日,爱回收母公司万物新生更新招股书,计划发行1623.3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发行价区间为13-15美元/ADS,募资规模至多为2.8亿美元。有媒体称其将于6月18日登陆纽交所。

互联网巨头在前,“流血上市”也不值得诟病,不过,三年亏损近14亿的爱回收,主打To B模式,想讲C端故事又力有不逮,盈利前景堪忧。这甚至令外界将爱回收与“二手车电商第一股”优信联系起来。

而优信在美股的表现,让人为上市后的爱回收也捏了一把汗。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市前几个月,爱回收两位创始人陈雪峰、孙文俊提前减持,是否套现引人质疑。

此番征战二级市场,爱回收到底是站上新的起点,还是会因模式问题继续为资金发愁,关乎的,可能是其未来还能否在二手3C市场生存。

像贝壳,还是像优信?

二手电商赛道,闲鱼与转转已呈现双寡头格局,占据超过90%的市场份额,但抢先冲向二级市场的是爱回收。

升级为万物新生后,旗下拥有C2B(爱回收)、B2B(拍机堂)、B2C(拍拍)业务,有线下门店,做的是非标品交易,爱回收将To C模式的贝壳找房作为对标公司,这样也容易获得资本市场认可。

但分析爱回收的模式就能发现,其与贝壳并不相同。

招股书显示,在其2020年的49亿营收中,自营商品收入占比86.5%,而其中To B销售带来的收入就占到88%。可以说,爱回收目前核心业务还是To B。

在二手电商领域,供给和需求几乎都集中在C端,资本市场也因此更关注To C模式公司,已经上市的美国公司carvana、Poshmark都获得了不错的市值。

▲创始人、CEO陈雪峰在IPO前提前减持的行为,引人猜想。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从模式来判断股价走势,很容易令人想起相近领域的优信二手车,上市之初也讲述了跟爱回收类似的故事。

优信2018年6月上市,其业务模式包括B2B、B2C交易平台,再加上配套的金融业务,上市后也将重心转向To C业务。但上市时的优信,贷款收入占到快半壁江山,第二大业务是占比近三成的To B交易,To C交易收入不到12%。

上市时核心业务为To B模式的优信,与爱回收一样,也持续亏损。

招股书显示,2018年到2020年,爱回收净亏损分别为2.08亿元、7.05亿元、4.71亿元,累计亏损约14亿;2021年一季度仍旧亏损9478万元。

截至今年3月底,爱回收账上剩余1亿美元现金及等价物。而爱回收在线下有700多家门店,按创始人陈雪峰前几年的简单测算,现有门店一年的运营成本就超过2.5亿元。

优信方面,2016-2018年,优信亏损13.9亿元、27.4亿元、15.3亿元。现金流也连年为负。即使上市前有多轮融资,但优信显然急需新的“弹药”。

同样流血上市,优信与爱回收都选择了美股,而这都不是它们的第一选择。

优信赴美上市之前,已经历过A股借壳失败、赴港上市无果。爱回收2016年就已将上市纳入时间表,两年后又提及上市,地点由A股改为港股或美股,今年5月底确定在纽交所上市。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爱回收与上市时的优信有颇多相似之处。但从资本市场表现来看,优信令人唏嘘。

优信上市首日出现的10.49美元的股价,成了难以跨越的高点。其股价长期在发行价之下低位震荡,还曾跌破1美元。截至6月15日,优信股价为4.51美元,市值16.72亿美元,与发行价相比仍属腰斩。

而在此过程中,优信还选择瘦身变卖旗下业务,转型C端,不过仍未提振股价。

爱回收在资本市场是否会重蹈优信覆辙,尚属未知,但创始人提前减持的行为,引人猜想。

根据招股书,陈雪峰今年2月转让992513股;在今年4月的爱回收F轮融资中,C&XF Group Limited(陈雪峰持股实体)再次卖出1003468股,S&WJ Group Limited(孙文俊持股实体)卖出600645股。两人共计减持近260万股,按媒体测算,总金额或超过4000万美元。

按美国证监会规定,原始股东在上市、管理层股权激励和并购后一定时期内不得售出其持有的股票,锁定期为6个月。爱回收创始人不等上市就减持,是提前套现?还是不看好公司前景?

全产业链这么容易做吗?

为了上市,核心业务为二手手机回收的爱回收,包装出了新故事。

去年9月,陈雪峰宣布,爱回收品牌升级为万物新生,旗下业务包括爱回收、拍机堂、拍拍,以及海外业务AHS DEVICE、城市绿色产业链业务“爱分类·爱回收”。

当然,主要业务还是在前三块,爱回收此前就宣称自己是“行业内率先打通C2B、B2B、B2C全产业链端到端闭环的公司”,也可以看成是所谓的C2B2C,表面上看,确实可以与贝壳对标。

今年4月,按天眼查显示,上市前夕,爱回收将公司名称变更为上海万物新生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对外,爱回收又成了“中概股中的ESG第一股”,而ESG(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正切合时下正热的环保风潮。

但新故事可能并没有那么好讲,毕竟爱回收的模式能否带来明确的盈利前景,还是未知数。

2011年正式上线的爱回收,初期是3C产品C2B回收的线上平台,2013年转型线下,开出第一家门店。四年后孵化出B2B模式的拍机堂业务,2019年又与京东达成合作,通过合并方式,将B2C二手电商拍拍归入帐下。

虽然表面上确实是覆盖全产业链,但爱回收的收入来源,主要还是通过向消费者回收电子设备,通过检验、维修等,出售给B端商家,赚的是回收差价和向B端商家收费。

爱回收招股书里提到的产品收入,其实就是赚取的回收差价,2018年-2020年,其产品收入分别为32.5亿元、37.3亿元、42.4亿元,占比分别为99.6%、94.9%、87.4%,占比在下滑,但仍是主要收入来源。

从这点可以看出,主做二手手机的C2B业务,仍是爱回收不可撼动的核心业务,那么,爱回收的全产业链、端到端闭环已经形成了吗?

▲去年,爱回收品牌升级为万物新生,旗下业务包括爱回收、拍机堂、拍拍。图片来自网络。

拍机堂体量太小几乎可以忽略,而爱回收的C2B业务与拍拍的B2C,短期也还无法闭合。

公开数据显示,爱回收这类垂直回收平台每日真实的手机回收单量大致在7000-8000单左右,但是二手手机接近90%的货源是散落在线下B端,爱回收无法触及。爱回收的这个收单量显然不足以成为拍拍的供应链,而手机只是后者的一个品类,二者之间也很难导流。因此,爱回收要真正形成全产业链闭环还为时尚早。

最关键的问题是,To B业务一直挑大梁,令爱回收的未来充满隐忧。

爱回收最初走的是C2B线上交易模式,信息不平衡、商品交易信任决策等问题很快显现,线下门店布局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但带来的是烧钱难止。

爱回收连年亏损,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除了线上门店的重资产投入带来负担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To B业务为主,To C业务贡献太小。

招股书显示,2020年,爱回收GMV为196亿,其中To C交易 GMV为83亿。这主要源于线上自主流量缺乏,据比达统计数据,今年3月,闲鱼月活为5734.5万人,转转为1461.3万人,而爱回收、拍拍月活总计为83.2万,差距不可谓不大。

爱回收赖以生存的C2B业务显然已经增长乏力,又面对强敌进攻。转转去年5月底发力手机C2B业务,今年2月,手机日收货量就突破15000单,大幅超过爱回收。

而在其他领域,爱回收同样危机四伏。

转转早已与B2C平台找靓机合并,旗下B2B二手3C交易平台采货侠今年5月完成4500万美金A轮融资;闲鱼上线闲鱼优品频道,还宣布未来三年将在20个城市建立闲鱼基地,同时向50个以上城市布局旗下一站式商业门店“闲鱼小站”。

原本处于“泥潭”中的二手电商行业仍在探索阶段,劲敌环伺,爱回收与其为了上市讲新故事,还不如真正将模式理顺、走通,才是长久之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