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16连涨”落地,26省份公布调整方案,本月底发放到位|

原标题:养老金“16连涨”落地,26省份公布调整方案,本月底发放到位

2020年基本养老金“16连涨”正在各省份陆续落地。据南都记者统计,截至7月22日,全国已有26个省份公布基本养老金调整方案,预计余下省份也将在近日拿出调整方案。据已有方案,养老金调整是从今年1月1日算起,多个省份要求新增养老金7月底发放到位,最晚不迟于8月底。

今年是我国自2005年以来连续第16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也是连续第3年上涨幅度保持在5%的水平。有学者向南都记者表示,在疫情常态防控和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今年基本养老金仍能上涨5%,涨幅不算低。

养老金上调将给部分省份的养老保险基金带来一定的压力,不过学者认为,伴随着社保征收体制改革、延迟退休年龄、国有股划转充实社保基金等政策的实施,“这一影响可以逐步被消化”。

26省份已公布调整方案,多地养老金7月底发放到位

进入7月份以来,各省份密集发布今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方案。据南都记者统计,截至7月22日,全国除浙江、云南、贵州、四川、重庆5个省份外,有26个省份已公布调整方案。

这是我国自2005年以来连续第16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也是继2016年以来连续第5年同步安排适当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社部、财政部4月10日联合下发《关于2020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要求全国总体调整比例按照2019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5%确定,各省以全国总体调整比例为高限,确定本省调整比例和水平。

早于其他省份,上海市5月中旬便率先公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调整方案,明确企退人员5月18日发放到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于6月20日发放到位。

其他省份在进入7月后也陆续发布养老金调整方案,其中除北京要求7月15日、宁夏要求不晚于8月底发放到位外,其他省份均要求在本月底即7月31日之前将新增部分发放到位。

部分退休人员养老金涨幅将超7%

南都记者发现,各省份虽然都按照5%的比例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但具体调整方案和调整金额却存在一定差异。

按照规定,各地养老金调整均包括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三个部分。

“定额调整”是指同一地区各类退休人员统一增加相同额度的养老金。从已有方案中可以看到,各地定额调整金额高低不同,目前定额调整最多的西藏,每人每月上涨80元,其次是上海和青海,分别是75元/月、69元/月,江苏、湖北、江西定额调整则仅约为35元/月。

“挂钩调整”指增加的养老金与个人缴费年限、养老金水平挂钩,参保职工在职时缴费多、缴费时间长,得到的养老金就多。值得注意的是,在同等条件下,不同省份的退休人员挂钩调整的金额与幅度存在较大差异。

例如,假设张大爷是一名70岁的企退人员,其缴费年限为30年,2019年底基本养老金为3000元/月。如果他在上海退休,其挂钩调整部分增加114元(30年*1.5元/月+3000元/月*2.3%);如果他在安徽退休,其挂钩调整部分为63元月(30年*2元/月+3000元/月*0.1%),后者只是前者的一半多。

第三部分是“适当倾斜”,主要是对高龄、艰苦边远地区的退休人员群体予以照顾,根据年龄段或艰苦边远地区类别增加相应的养老金。这部分各省标准也不同,今年养老金调整后,70周岁退休人员在广东每月可多领60元,在宁夏每月仅多领10元。

需要说明的是,今年各省按照5%来调整基本养老金,是指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全部退休人员待遇调整的总体人均水平上调5%,并非退休人员以各自养老金为基数乘以5%得到各自的新增部分。具体到每一位退休人员,由于缴费年限和养老金水平不同等原因,每个人实际增加的养老金标准是不同的,对应到占个人养老金的比例也是不同的。

实际上,即便是同等条件的退休人员,即缴费年限和上年基本养老金水平相同,在不同的省份上涨金额和幅度也是不同的。

仍以张大爷为例,其在上海、青海、广东退休,月上调金额均超过200元,西藏甚至能超过400多元。如果在广东退休,他可以在3000元/月的基础上每月再多领231元,增幅7.7%;而如果他在安徽退休,每月仅可多领108元,增幅为3.6%。

继续向高龄、艰苦边远地区倾斜

今年基本养老金调整继续对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倾斜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对高龄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调整力度大于多数省份,如对70-75岁高龄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加发60元,全年720元;年满100周岁及以上的,每人每月加发600元,全年可达7200元。相较之下,宁夏年满80周岁以上的高龄退休老人,每人每月仅增加20元。

南都记者注意到,大部分省份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高龄倾斜标准是一致的,而安徽却对两类职工确定了不同的标准,且更向企业退休人员倾斜。

据安徽的方案,高龄倾斜标准有年满70—74周岁、75—79周岁、80—84周岁和85周岁及以上四档,其中企业退休人员倾斜标准分别为140元、180元、280元、390元,分别高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100元、130元、210元和290元,即相同年龄档,企退人员养老金增加金额更多。

部分省份对艰苦边远地区的退休人员有较多照顾,如宁夏明确对艰苦边远一类区的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再增加基本养老金5元;对艰苦边远三类区的,每人每月再增加基本养老金10元。

青海在方案中称,考虑到该省自然条件艰苦等因素,也按照退休人员退休所在地的艰苦边远地区二、三、四、五、六类的类别,每人每月再分别增加10元、15元、20元、25元、30元。

此外,所有省份调整了企业退休军转干部的养老金,确保企业退休军转干部基本养老金不低于当地企业退休人员平均水平。

学者认为今年基本养老金上涨5%“不算低”

南都记者注意到,虽然今年养老金实现了“16连涨”,但近年来养老金上调幅度整体呈下降趋势。2008年到2015年,养老金每年上调幅度都保持在10%以上,2016开始下降,2018年、2019年、2020年连续3年保持5%的上调幅度,这一幅度是否较低?

“今年的情况十分特殊,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财政收入大幅减少,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继续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幅度与去年调整幅度保持一致,实属不易。”广西人社厅在调整方案中称。

“将养老金涨幅与近几年的经济增长率做对比,涨幅不算低,特别是今年,经济不景气,还能涨5%左右,还是很不错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曾益向南都记者表示。

他介绍,调整养老金主要考虑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或平均工资增长率,基金累计结余、征缴率等因素,其中前两个因素是调整养老金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各地人均养老金的增长率约为人均GDP增长率的90%左右,但具体到各地则存在一定的差异。

今年养老金上涨有着特殊的背景。我国从去年起下调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至16%,今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又决定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已经使养老保险基金支付面临较大压力。据人社部最新数据,2019年参保离退休人员超过1.23亿,比上年末增加513万人。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数不断增加,基金支出额越来越大,收支压力也越来越大。

一直以来,我国各地养老保险基金存在两极分化、苦乐不均的现象。据人社部《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不抵支的省份达7个,东北三省就包含在内,其中黑龙江省不仅当期收不抵支,累计结余也已“穿底”。相比之下,广东、江苏、浙江等东南沿海省份的支付压力要小得多。

曾益认为,对于养老保险基金较为富余的省份,养老金的上调对养老保险基金状况的影响不大;但对于养老保险基金盈余不太富有的省份,上调对养老保险基金状况的影响较大。

“但伴随着征收体制改革、延迟退休年龄、国有股划转充实社保基金等政策的实施,这一影响可以逐步被消化。”他说。

进一步提高养老金替代率,保障退休生活水平

据了解,各省份的人均每月基本养老金水平常常受到社会关注。实际上,受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工资水平等因素影响,各省人均基本养老金的绝对数额存在较大差距。

例如根据2018年各省数据测算,人均每月基本养老金前三名西藏(8220.5元/月)、北京(4313.5元/月)、上海(4289.7元/月),与后三名吉林(2197.4元/月)、重庆(2343.3元/月)、四川(2393.5元/月)相差悬殊。

对此曾益指出,与其关注各地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绝对数额,不如关注各地的养老金替代率水平,后者能准确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离退休人员真实的养老保障程度。

所谓“替代率”是衡量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的一个主要指标,可以理解为劳动者退休时,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替代率下降意味着养老金的保障水平也相应下降。

按照国际经验,养老金替代率大于70%,即可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如果达到60%-70%,即可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如果低于50%,则生活水平较退休前会有大幅下降。

据统计资料,1999年之前,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的替代率总体维持在75%以上,但之后呈逐年下降趋势。曾益介绍,目前全国养老金替代率约为50%,各省养老金替代率约为40%-60%,其中西部省份最高,中部省份其次,东部省份最低。也就是说,经济较发达地区的职工退休后,更不易维持原来的生活水平。

曾益认为,未来通过提高养老金涨幅来提高养老金替代率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不过前提条件是要有足够的财力(如财政补贴,养老保险基金有足够的盈余)、养老金全国统筹、征收体制改革落实到位、推进国有股划转充实社保基金。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薛惠元今年在一篇论文中分析,过去养老金替代率降低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工资快速提高有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趋于平稳,养老金平均替代率水平会有所回升”。

他认为,提高养老金替代率,需要完善养老保险“长缴多得”的缴费激励机制,提高最低缴费年限,尽快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合理确定缴费基数的上限和下限,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依据物价等因素自动调整

我国连续多年调整基本养老金,但目前还没有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研究者认为,各地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应该依据经济发展、物价水平逐步提高,但实际上由于缺乏调整机制,国家在调整时不得不考虑更多其他因素,如当地财政支付能力等。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经济学院社保系主任孙守纪告诉南都记者,目前调整标准是政府部门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决定的,应该参考国外养老金的调整办法,如采取物价指数或者生活成本指数等作为调整标准,逐步向这些指数看齐,也就是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的调整机制。

去年3月人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正在抓紧研究建立兼顾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以实现各类退休人员待遇调整机制的统一。

不过目前建立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面临较多难题。孙守纪介绍,其中一个原因是制度本身较为复杂,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制度“并轨”实施不久,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这是客观方面的困难。另一个原因是目前基本养老金调整尚未制度化和法制化,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和主观性。“政府在待遇调整方面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他表示。

孙守纪认为,应通过养老保险基金的中央调剂制度,靠中央政府的强力推进,提升统筹层次,为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的调整机制创造条件。“有了调整机制,每年就不需要政府发文调整了,而是按照相关规定自动调整即可。”他说。

南都记者胡明山 发自北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