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稳增长需要政策精准发力|

原标题:社论:稳增长需要政策精准发力

在前三季度经济增速渐次下行的背景下,如何在四季度实现稳增长,确保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完成,已成为决策层不得不思考的议题。

11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下一步经济工作听取意见建议。针对如何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确保稳增长,李克强指出,要保持宏观政策稳定,更有效运用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工具。完善财政、货币、就业、区域等政策,适时适度调控,完善政策协同、传导和落实机制,增强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可以看出,核心就是如何运用货币、财政政策稳增长。就货币政策而言,有人担忧目前通胀偏高可能会影响预期。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8%,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为最近7年的新高。

不过,如扣除猪肉价格上涨逾1倍因素,CPI环比上涨约0.1%,同比上涨约1.3%,总体稳定。而猪肉价格之所以上涨,原因众所周知,目前虽然多渠道增加供应稳定价格,但作为主要措施的生猪恢复生产需要至少6~8个月的时间周期。所以,CPI的高位运行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不应该因此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

另一组数据同样重要,根据央行11日发布的10月金融数据,10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6189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185亿元,环比上月的2.27万亿元也大幅度减少73%。可以看出,当前企业融资环境仍没有实质性改善,包括银行信贷利息没有实质性下降、部分企业发债难等原因。

因此,未来应该有针对性地给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特别是一些一时陷入资金困境但又具备发展前景的企业,应该甄别并给予特定支持,助其渡过难关。值得一提的是,在一系列针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的政策发布并落地后,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得到改善,未来这一精准施政的方式,也可运用到其他需要支持的领域。

李克强在这次经济形势座谈会上也强调,要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支持,提振市场信心。

与此同时,财政政策也需要发挥重要作用。会议提出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使用,带动社会资金更多投向补短板、惠民生等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专项债之所以被决策层频繁提及,是因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急需稳投资、补短板,今年2.1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将发挥重要作用。发行专项债是当前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的主要手段之一,有利于增加有效投资、优化经济结构、稳定总需求,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而包括专项债在内的财政政策未来方向,重点应聚焦民生领域,诸如住房、供水、供电、老旧小区改造等为代表的基础设施领域。因为目前在住房改造、饮用水等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仍存在大量的短板,中小城市尤为突出。而且,不同于传统基建,对这些领域的投资能够很好地拉动投资、拉动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为尽快平抑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大的猪肉价格上涨,理应多措并举稳定农业生产,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取消不合理禁限养规定,多策并举确保市场供应,抑制部分产品价格过快上涨势头。毋庸置疑,恢复出现紧缺的农副产品供应,不仅能平抑物价,同时也是有利可图的。

总体而言,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稳增长需要货币、财政政策精准发力,聚焦短板领域,尽可能获得更大的政策效果。

责编:许云峰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