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为何这16个省份实现经济正增长?]

原标题:2020年上半年为何这16个省份实现经济正增长?

来源:央视新闻

各省份经济“半年报”纷纷出炉。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份公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仅剩黑龙江尚未公布数据。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及国际错综复杂形势等多重因素的严重冲击下,全国各地经济表现如何?呈现出哪些特点呢?

与一季度相比,各地经济均呈现复苏态势,其中湖北、重庆、安徽、河南、吉林、浙江等省份经济反弹最为明显,上半年GDP增速较一季度提升均在6个百分点以上,大大高出5.2%的全国平均水平。具体来看,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湖北上半年GDP同比降幅更是较一季度大幅收窄19.9个百分点。而与湖北接壤的重庆,经济复苏情况也是可圈可点的。数据显示,重庆上半年的经济增速较一季度强势提升7.3个百分点,成为中国西部地区反弹力度最大的省份。

来源:“深至缄默”百家号

另外,目前已公布的30个省份中,有16个实现正增长,而在一季度只有西藏经济实现正增长。按照增速排名分别是西藏、新疆、贵州、甘肃、湖南、宁夏、青海、江苏、江西、重庆、广西、安徽、四川、浙江、福建和云南。其中,西藏、新疆经济增速分别以5.1%、3.3%位居全国前两位。贵州与甘肃紧随其后,其经济增速都达到了1.5%;湖南、宁夏、青海经济增速也都超过了1%;经济增速高于0.5%有江西、江苏、重庆、广西、安徽、四川、福建、浙江、云南。

那么,为什么这16个省份实现了经济正增长?

一、牵住了工业经济“牛鼻子”

众所周知,工业因其产业链长、带动性广、吸纳就业和技术扩散作用强等特点,成为支撑经济回暖的重要产业部门。而上述16个省份之所以能实现经济正增长,恰好是因为很好地牵住了工业经济这个“牛鼻子”。

比如,上半年重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为1.0%,较一季度增长了11.6%,其中6月份的增加值同比增长10.6%。重庆八大支柱产业在经历了1-2月的低迷后逐步复苏,截至6月,电子、医药、材料和消费品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6%、2.1%、1.3%和0.9%;其它支柱产业降幅收窄。到了6月,八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全部实现增长,其中重庆工业的两大支柱产业,即汽车、电子产业,同比分别增长25.0%和12.1%。

湖南省上半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9%,比一季度回升4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增长5.4%,连续4个月保持在4%以上;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4%,从3月份开始已连续4个月实现正增长;四川省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比一季度回升3.4个百分点。

至于东部的江苏、浙江、福建,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了1.1%、0.3%、0.1%,有效地对冲了外贸进出口下滑而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东部地区仅有的三个实现经济正增长的省份。相比之下,国内另外两大制造业大省(市),广东和上海则没有那么幸运了。统计显示,广东、上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下降6.4%、6.3%%,而同期全国平均增速为—1.3%。不难看出,这两地工业经济表现欠佳,是导致其经济没能实现正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为什么内地省份工业经济走势普遍好于东部沿海?一是东部沿海省份外贸依存度普遍较高。今年以来,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海外供给与需求萎缩,通过产业链、供应链传导至东部沿海,使之对其工业生产造成的严重影响。而内陆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外贸依存度较低,外向型经济发展还不够充分,这使得这部分地区受国外不利因素的影响较小。比如,今年上半年贵州酒、饮料和精制茶等传统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7.0%,成为贵州工业复苏的关键所在。

二是东部地区人员流动比较大,增加了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的难度。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北京直到6月初方才解除湖北人返京限制,而其他地区早在4月份武汉“解封”后就已不再设限,更不用说北京后来还遭受了二次偶发疫情的冲击,经济影响可想而知。

与北京相似,广东和上海流动人口众多,由于年初疫情导致返工受阻,即便这些地区组织班列动员复工复产,但外地人员返回北上广的时间远远晚于往年,这必然对工业、消费都带来明显影响。而内地制造业、物流业等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员工,相当部分来自于本地。这样有一个好处是,当疫情发生时,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因封路、封村等极度措施,而造成的人员到岗难等问题。

来源:上游新闻

三是今年以来,国际海运、空运等国际物流通道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不过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却凭借其独特优势,实现了逆势前行,有力地保障了西部地区供应链、产业链的稳定,为该地区工业企业率先实现复工复产、满产达产提供了重要前提。今年6月,新加坡驻华大使吕德耀,“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成功缓解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成为连接东南亚和中国西部地区的有效贸易新通道,加强了双边贸易路线和供应链的韧性。

联想集团高级总监、供应链中国区负责人付文彬此前称,过去该集团的产品主要通过海运方式出口,但受疫情影响,海运运力出现短缺,若使用航空运输,则成本支出将有大幅提高。在这一情况下,联想集团转而通过中欧班列运输。

四是重庆、四川、湖南、贵州等内陆省份,近年来推动传统制造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取得了初步的成绩。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制造业,使得工业企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特别是通过推进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减少了对人工的依赖,企业在复产后很快恢复正常运营。

重庆长安汽车智能化工厂

以重庆为例。数据显示,2019年,全市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280个,建成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140个,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39%。此外,截至去年年底,阿里飞象、腾讯、航天云网及本土的忽米网等81家工业互联网企业扎根于此,全市为4.7万家本地企业提供“上云、上平台”服务。疫情期间,这些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企业提供供应链管理、融资、疫情防控等多项服务,帮助企业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

今年,重庆还将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再实施125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建设110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用大数据智能化为制造业赋能。7月4日,新华社以《重庆:数字经济发展迈出“加速度”》报道了重庆一批新兴企业迅速崛起,形成驱动经济发展的有效动能。

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 张坤琨/摄

为加快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使之能更好地服务制造业,6月22日,重庆市发展数字经济推进大会提出,到2022年全市数字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打造一批千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培育100家数字经济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

二、有效稳住投资基本面

疫情冲击之下,投资在“三驾马车”中乘数效应大,受疫情因素制约小,政策效应显现快,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明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有效投资,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所谓“两新一重”,即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事实上,在此之前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个会议上就做好投资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比如,2月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积极推进在建项目”;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总书记提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4月3日,2020重庆市首轮新型基础设施项目集中开工

而上面提到的经济实现正增长的16个省份,可以说是,有效地稳住了投资的基本面。比如,根据重庆市统计局发布的消息,今年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2%,较一季度提高16.3个百分点。其中,新基建项目已成为投资增长最快的板块。而重庆固定资产投资的强势回升,为其经济增速实现反弹提供了有力支撑。

浙江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增速比一季度回升9.0个百分点。西藏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8.5%;此外,湖南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2%,比一季度回升9.7个百分点。青海基础设施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同比增长21.0%,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6.3个百分点。

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中泰证券分析报告指出,各地区经济恢复存在差异,其原因可能在于疫情过后,国内经济呈现生产投资恢复快、消费恢复慢的特征。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二季度回升较多的省份,二季度经济增速回升也比较多,而各省消费回升幅度与经济增速回升幅度的相关性并不强。

本文由重庆马路社(ID:cqmalushe)原创,欢迎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