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蜂: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后,便利店何以能逆势破浪】

原标题:便利蜂: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后,便利店何以能逆势破浪

疫情防控常态化之后,促进消费回升重新成为各大城市的主题,在打折、发放消费券这些提振措施之下,被疫情影响的经济已经开始回暖。

数据显示,上海5月份社零总额达到了1290.72亿元,同比增长0.6%,单月增速转正。由于“五五购物节”的带动,作为社会生活基础设施的便利店在产品销售总额上率先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在既有门店销量复苏之下,多家便利店品牌迅速投入到扩张中。比如,在北京、上海、南京早已有店的便利蜂,相继在深圳、广州、济南、青岛、合肥等地顺利开店。而此前不久,便利蜂对外宣布已经获得天津武清区30亩土地,用于建设中国最大规模的鲜食供应基地。

万事早已俱备

数据显示,在深圳、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中,只有深圳的便利店人口密度达到了日本的水平,大约2273人共享一家。

尽管深圳地区的便利店发展已经够上了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是有很多市民抱怨便利店数量太少。据了解,深圳市场便利店品牌虽然众多,但品质却参差不齐,这导致消费者集中选择头部商户消费。

因此,高度成熟的经济环境和便利店人均密度之间的不对等,给便利店品牌发展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众多本土便利店品牌顺势而起。这其中就有2016年才成立的便利蜂,为保障门店品质,便利蜂以数字化重构整个便利店业务,解决了传统便利店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在3年时间里跨越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深圳多地,并成功开出1500多家门店;而财大气粗的阿里也在布局便利店市场,其于2019年携手百联集团投资10亿元打造线下便利店品牌—逸刻。

正在本土品牌百花争艳的时候,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便利店行业打击巨大,但意料之外的是,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以后,便利店并没有像很多餐饮店一样进入修复期,而是选择“万箭齐发”。

以便利蜂为例。今年,便利蜂通过公开竞牌的方式,拿下了位于天津武清区的30亩土地使用权,用来建设中国最大规模的鲜食供应基地。作为便利蜂的投资方,斑马资本联合创始人赵轶璐对外表示:“作为长期主义者的信徒,便利蜂坚定地看多中国,做多中国。”

消费潜在需求凸显

为何寒冬过后便利店率先迎来春天?

业内人士认为,疫情之下,食品安全成为消费者用餐时首要考虑因素,在美味、新奇等要素被迫让步时,很多消费者发现大型连锁便利店可以满足他们既吃得安全又吃得美味的“苛刻”要求。

同时,大型连锁便利店品牌将食品安全当做生命线,并采取多重措施保障。比如便利蜂,其建立了严格的供应商准入机制,如供应商出现非法添加、篡改生产日期或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在被发现后将终身不被允许进入便利蜂的供应链系统。

为保障食品在途安全,便利蜂自行研发力TMS系统,可以实现对冷链车运输途中的温度、线路实时追踪,并形成折线图等多种图表传达至后台。此外,便利蜂在北京、上海自建品控实验室,由专业人员按照国家和行业规定不定期批量抽验食物。

正是食品安全保障到位,即便是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以便利蜂为代表的便利店依然成为消费者的第一选择。从微博、知乎等公开渠道也可以看出,疫情过后,这种信任感延续了下来。

此外,便利店的创新能力让这一行业挺过了疫情的考验。今年上半年,仅便利蜂就推出了至少3批次主题店,包括为禁足期消费者布置的樱花店、贴有葫芦娃等上美厂经典动画形象的国漫店以及《大理寺日志》的包店,成为了消费者为数不多的“乐园”。

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之下,在多数实体店关门之时,而多家便利店“坚持为黑暗中的城市点亮最后一盏灯”,很多消费者也表示这一举动让他们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消费习惯。

多元衍生价值

为便捷市民的生活,诸多品牌通过数据赋能,尝试“便利店+”模式的差异化新业态。比如便利蜂有自营的外卖团队,一旦消费者下单,该团队即能迅速反应,在30分钟以内送餐上门。与此同时,便利蜂在诸多城市也开拓了洗衣业务,打造便利店综合体。

记者还从便利蜂了解到,作为城市生活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便利蜂还将拓展更多服务内容,丰富服务种类,解决居民生活各方面需求。其实不仅是便利蜂,7-Eleven等品牌也在此发力。

事实上,便利店保障民生的决心从此次疫情中也能看出来。据了解,疫情期间,仅便利蜂的1500多家直营店,就有超过九成以上坚持24小时运营。

业内人士表示,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高度,而行业潜力未被完全挖掘的情况下,必然会有一批应运而生的企业出现,便利店行业或许就是下一个“风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