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宏观调控你怕了吗_聚焦丨稳经济,宏观调控亮出“组合拳”

原标题:聚焦丨稳经济,宏观调控亮出“组合拳”

本文共1565字,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形势,打开宏观调控“政策箱”,部署宏观调控“组合拳”。

会议指出,当前 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从 国内来看,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从 国际来看,国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

未来发展也面临着 的风险和挑战:一方面,我国 疫情输入压力持续加大;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特别是 产业链恢复面临新的挑战。

发行特别国债

为了对冲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中央始终明确要 加大宏观政策力度

像疫情初期推出的财政兜底救治费用、针对医护人员补贴、防疫物资进口免税等,以及2月份推出的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缴费、专项再贷款支持重点物资生产企业扩大产能等,均属宏观应对政策范畴。

疫情在全球范围的蔓延,为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变数,部分机构认为世界经济今年将不可避免陷入衰退,这势必影响我国出口企业,为我国经济带来新的下行压力。

3月27日,中央政治局对外释放明确积极信号:

宏观政策力度要加大,要推出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会议首次提出要“ 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

前2个月数据显示,疫情对我国经济短期冲击明显,前2个月消费、投资降幅均超过20%。这对财政运行带来压力,2月财政收入受疫情影响下降21.4%,财政支出进度放缓,前2个月财政支出同比下降2.9%,受疫情影响部分项目暂未启动。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表示,因为疫情对经济、财政短期影响较大,所以在适度提高赤字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特别国债。前2个月数据来看,地方财政吃紧, 发行特别国债后,中央可以向地方增加转移支付

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表示,特别国债是有专门用途的,这次用来抗击疫情,主要用于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包括对受影响比较大的行业、企业、家庭进行转移支付或补贴,以及给中小企业融资做财政贴息等。

扩消费+稳外贸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快 释放国内市场需求,在防控措施到位前提下,要有序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复工复市,生活服务业正常经营。

扩大居民消费,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启动实体商店消费,保持线上新型消费热度不减。要 加强国际经贸合作,加快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保障国际货运畅通。

疫情压抑消费活动的释放,使得前2个月消费数据大幅下挫。消费减少造成部分企业订单的下降,进而带来开工不足。

消费作为我国经济的主要拉动力量,成为当前政府扩内需、稳经济的重要手段。近期,多地围绕“推动消费回补”出台了消费券、汽车补贴等政策。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疫情带来我国经济的大面积停摆,经济重启是需要成本的。依靠市场自发力量来实现经济循环的常态化,可能耗时漫长,还可能陷入低水平的“恶性均衡”状态,因此需要短期需求刺激政策,来激发经济内生动力,推动经济秩序的加快恢复。短期刺激政策中,可以更大幅度地发放消费券。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 需求刺激政策要以消费心理恢复,以复工达产、物流畅通等为前提,否则刺激政策的效果可能很有限。现在政策的着力点应该放在保存量上,包括保企业存量、岗位存量、就业存量、项目存量等,要避免企业倒闭、就业岗位丧失等,在此基础上才能有经济增量。

张明表示, 全球抗疫方面要有政策的协作,财政货币政策也应该加强协作,维持更加畅通全球贸易体系,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像货币政策方面,各国在货币宽松政策方面可以加强沟通,为了防止国际市场上美元恐慌,也有必要加强本国货币互换。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编/王若寒 审校/赵银平 监制/李雨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