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红杉资本的逆势招聘与募资,预示着对中国市场的两条核心洞察

原标题:红杉资本的逆势招聘与募资,预示着对中国市场的两条核心洞察

被预报了多年的“资本寒冬”今年终于裹挟着疫情到来了。一级市场有多难?一个例证是,过去6个月有不少机构“一枪未开”,以往人们用来预警的“第一支fund也是最后一支”等说法正在变成现实。

但不要忘了,每个拐点和低谷都是属于某些投资者的机会。头部基金的动作或许能有些指向性意义。比如最近两个招聘启事让许多投资圈微信群重新活跃了起来,主角正是连续有动作的红杉资本,这家机构连续发布招聘信息,从seed到venture再到PE,开始全面招兵买马。

在市场冷下来之前,不少基金已经完成了新一轮募资,而注册制开放后退出通路的拓展,也为这些基金短期内的业务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持。但从基金发展来看,募、投、退这些相对高频、随机、局部的业务决策,并不足以代表长期主义价值。

红杉资本的连续招聘则有些不同,招聘并不是基于短期业务变化做出的布局,而是基于企业管理和整体战略出发的长期决策,简单地说,这更有可能是沈南鹏基于中长期的市场判断做出的决策。并且就投资行业来说,红杉资本在过去几十年已经证实了具备持续穿越周期的经验和能力,因此这家公司的洞察具备一定的指向性意义,而他们在当下的市场决策和预判,可能正是隐藏在这两则招聘启事里:第一,继续看多、做强中国;第二,继续押注早期投资,并在不断强化自己全链条和全周期的投资能力。

马太效应——投资机构的新常态

资本市场上的“马太效应”正在越来越明显地反映在募投两端。以正在扩充团队的红杉为例,他们的表现愈发强势,其多面开花的表现引人关注。

据市场消息,红杉不久前的全球募资获得大比例超额认购,但红杉依然有节制地将规模控制在72亿美元左右。而在投资端,弹药充足的红杉今年明显加大了出手的频率。年初,有媒体就爆出红杉2月份投资了25个项目,平均每1.2天出手一次,逆势上扬。有其他机构的投资人坦言:只要是红杉关注的领域,他们认可的头部项目就几乎没有miss。刚刚过去的6个月,红杉已有多家被投企业上市,其中新产业生物表现颇为亮眼:投资10年,换来的是企业连续14个涨停板,近700亿人民币的市值,以及红杉首轮近亿元投资的超96倍的账面回报。达达集团、燃石医学、欧康维视也都在上市之后股票大涨、表现不俗。

根据投中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整个VC/PE行业遭受重创:仅有1000支左右的新基金成立,尚不足巅峰时期2017年上半年的1/8;总投资数量也仅录得631次(其中1/6为红杉),和巅峰时期的2018年上半年比,减少了1/4。根据中基协的数据,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经营异常的机构数量达4552家,失联机构332家,5月VC/PE各类管理人注销数量创历史之最。

这其中尤其应当注意的是红杉资本的募资动作。作为头部机构,募得到钱不出奇,超募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常态,但是,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在大规模超募的同时,选择有节制地控制规模,这才是红杉在决策中暗藏主观洞察的部分。这一行为暗示了两个很重要的信息:第一,LP市场并不是缺乏资金,而是缺乏信心,因此募资市场的资金会继续集中流向头部;第二,红杉没有超越正常的募资节奏和范畴,也预示着这家全球头部机构仍然对接下来的市场环境抱有信心。

当前的大环境给怎么花钱的LP和怎么拿钱的创业者,没有留下太多选择。LP们更愿意把钱放到业绩最好、经验最丰富、品牌最强的头部基金手里;创业者们也未雨绸缪,优先拥抱能给企业带来最大的品牌效应和增值服务的基金。“一级市场普遍缺钱,但头部基金不差钱,好公司依然能融到钱”——这就是当前投资市场的新常态。

前几天,一份2020最受投资人关注的100家创业公司榜单显示,红杉投资了其中25%的企业,是命中率最高的投资机构。如果按图索骥,结合近一年来红杉被投企业的IPO正式官宣或第三方消息,大概可以为股民整理出一个不完整的红杉系企业“打新地图”。从消费端贝壳找房、东鹏瓷砖、泡泡玛特、SheIn,到医疗企业药明巨诺、亿腾景昂、康盛生物、普瑞眼科,再到九号机器人、微医、得到、京东数科等TMT公司,共20多家企业,其中即将赴美上市的是贝壳找房。作为贝壳找房的投资人,红杉中国合伙人刘星认为,贝壳找房将依赖重度服务的复杂交易数字化重构并实现平台化,对于科技赋能垂直行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论头部投资机构的生命力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已经“三十而立”,但讨论有多少投资机构可以“基业长青”为时尚早。不过,和前期的野蛮生长不同,中国的市场化基金的有序发展,而且出现了“强者恒强”的头部效应。

2005年出道的红杉中国,在过去15年的时间里一直位列头部。这背后的原因值得剖析。

诚然,借助红杉资本在全球的知名度和沈南鹏过往两次登上纳斯达克的成绩,红杉中国甫一诞生就被放在聚光灯下,获得了超高关注度。但是,在“回报才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投资界,卓越的业绩表现才是衡量其走得长远的关键因素。

不过,卓越的业绩不只是命中几个大deal,而是需要在一个足够长的时间段里,抓住每次技术和商业趋势的变化,并从中捕获最具潜力的企业。在过去的15年里,红杉前瞻性地布局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在新经济、电商爆发的10多年中不仅投出了美团、今日头条、拼多多、京东这种市值千亿美金以上的TMT巨头,而且在关注的消费服务、医疗健康、工业科技等领域中把握住了一批头部企业。红杉更像在依靠一个组织精密、行动敏捷的有机组织,每个机体的存在都为了实现同一个目的而持久运转,并同步进化。

在组织建设上,低调的红杉并没有主动公开过太多内容。但能感受到的是,红杉在多个产品线上拥有颇受市场认可的投资人组成的战队。无论是从早期、风险投资期、PE到企业上市后,红杉的团队拥有非常均衡且专业的能力。这家头部投资机构被认为是依靠组织的协同来增加胜率,而这个过程,依靠的是沈南鹏一以贯之的任人唯贤(meritocracy)、合伙人文化(partnership)和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