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这一年:6家公司市值破千亿,有公司连续三年获补贴超净利:

原标题:科创板这一年:6家公司市值破千亿,有公司连续三年获补贴超净利

文|AI财经社 冯圆圆

编辑|鹿鸣

本文由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7月以来,科创板俨然成了造富神话。

不论是两天涨破千亿市值的寒武纪和中芯国际,还是首日暴涨924%的国盾量子,如此高光的表现,让不少没有科创板投资资质的股民们懊恼不已。

7月22日,是科创板诞生满一年的日子。回顾过去的一年,科创板向资本市场展示出了极强的包容性。这其中,既包含寒武纪和中芯国际暴涨的神话,也有估值高企带来的种种疑问。有分析人士认为,科创板承载着中国经济和企业转型升级的重任,纳斯达克培育了一大批像FANNG这样的企业,如果科创板也能培育几家甚至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就是很大的成功了。

缔造千亿市值的神话

2019年7月22日上午9时30分,在经历了259天的筹划之后,时任上海市市委书记李强和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共同敲响了科创板开市锣,自此,科创板正式开市“营业”。

开市不足一小时,首批上市的25家企业合计成交额便高达200亿元,截至2019年7月22日收盘,科创板25家上市企业平均涨幅约140%,平均市盈率120倍。

在过去的一年当中,科创板创下了诸多高光时刻,亦诞生了诸多市值千亿的上市公司。截至2020年7月21日收盘,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的科创板股票流通市值排名前十名,目前市值过千亿的上市公司一共六家,分别系中芯国际、金山办公、中微公司、澜起科技、沪硅产业以及刚上市的寒武纪。

首批在科创板上市的25家企业这一年当中表现亦是不俗。据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7月21日收盘,科创板首批上市的25家企业当中,股价均有所上升,其中涨幅最高的安集科技股票价格涨幅高达825.85%,而涨幅最小的新光光电亦有12.86%的涨幅,且超过半数的企业股票价格涨幅均超100%。

另一方面,科创板亦是不断缔造记录的“地方”。

7月7日,天智航刷新了上市首日涨幅记录,该股当日涨幅614.29%;而在两天后,国盾量子再度将该记录刷新,上市首日创下盘中涨幅1000%的记录,当日收盘涨幅923.91%。

科创板似乎一直保持着“高速”的状态。2020年3月2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了华兴源创重大资产重组申请,证监会于6月12日按法定程序同意注册。科创板上市公司首单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用时仅78天,其中,证监会从审查到同意注册用时仅4天。

而最近热度正盛的中芯国际,从IPO申请获受理到上市交易仅用了46天,同时,中芯国际此次IPO募资总额达到532.3亿元,也是目前科创板募资规模最高的企业。

开市一年,市场对于科创板上市公司的热情不减,截至2020年7月21日收盘,科创板上市企业132家,总市值2.53万亿元,平均市盈率97.66倍。而与此同时,上交所主板平均市盈率14.82倍,深主板平均市盈率20.64倍,创业板平均市盈率58.99倍,中心板平均市盈率35.23倍。从数据上,科创板的平均市盈率远高于其他板块。

高估值客观存在

科创板的诞生,使得大批富有创新能力却苦于资本不足的企业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从首只未盈利个股泽璟制药,到同股不同权第一股优刻得,将科创板的包容性展现的淋漓尽致。

然而,对于习惯以业绩“定输赢”的A股投资者,面对科创板难免心生疑问——这家公司的估值合理吗?是不是高了?

其中的典型成员便是刚刚上市不久的中芯国际。如上海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21日,仅中芯国际一家企业的流通市值便占据了整个科创板流通市值的18.03%。

一家上市企业的流通市值占据整个板块的近1/5,实可谓是一个相当巨大的体量,然而问题是中芯国际真的值得这个市值吗?

回归中芯国际业绩本身,据中芯国际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年到2019年,中芯国际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3.9亿元、230.17亿元、220.18亿元。中芯国际在2017年、2018年两年同比实现1.9%、7.61%的增长,而2019年中芯国际则陷入负增长,营收同比下降4.34%。而同期,中芯国际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12.45亿元、7.47亿元、17.94亿元,同比变化为-52.7%、-40%和140.04%。

而在进一步拆解中芯国际净利润之后,事实上,中芯国际的净利润离不开政府的支持。2017-2019年,中芯国际享受的政府补助分别为10.24亿元、11.07亿元、20.39亿元,占同期净利润的比重分别为82.23%、148.09%、113.69%。2018年、2019年,政府的补助金额已经超过了该公司的净利润。

另一方面,中芯国际在技术上亦是落后行业龙头台积电不少,后者分别于 2015 年、2016 年及 2018 年实现了16nm、10nm 及 7nm 制程的量产;相比之下,中芯国际 14 nm制程截至目前尚不能量产,还需等待。

截至目前,中芯国际是科创板的市值之王,总市值高达2843.278亿元,就其业绩和技术来看,这个市值确实不免令人心生疑虑。

第三方研究机构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向AI财经社表示,纯从财务回报和业界对标来看,中芯国际肯定是严重高估了的,但是它的内地芯片概念股的估值逻辑不是市场经济学,这个估值反映的是国产替代预期,无法从简单的市场逻辑去理解。

事实上,中芯国际正踩在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上。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表示,现在正是发展国产芯片的绝佳战略期。国内半导体行业正处于晶圆产能扩张的历史机遇期,中国将芯片行业聚焦国内的基本态势越来越明显,本土芯片设备需求强劲增长。

从这个角度出发,中芯国际不仅仅是一家代工企业,更承载着中国半导体协同发展的重担,以及实现自主化的希望。

张孝荣亦表示,中芯国际作为产业龙头,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乃至科技圈,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承载着重大科技创新的希望。

从某种程度上,高估值是科创板普遍存在的现象。“高估值和泡沫都是客观存在的”,况玉清表示,科创板的估值比其他板块要高很多,凡是能够够得上科创板门槛的,科创板永远是IPO第一选择。

而这一点似乎也可以从7月20日刚上市不久的大名鼎鼎的AI芯片“独角兽”——寒武纪得以体现,上市当天,寒武纪开盘即大涨300% 。

然而根据同花顺数据所披露的财务信息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寒武纪实现净利润-11.79亿元,而2020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08亿元。对此,张孝荣表示,制约寒武纪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商业化能力。

此外,中芯国际和寒武纪的市场表现,亦有可能复制到准备登陆到科创板的其他企业。况玉清表示,科创板二级市场的高估值肯定会传导到一级市场的股权投资上,具有科创板潜质的PRE-IPO企业估值肯定会被推高的。

当然,科创板的高估值,亦抛不开科创板诞生的初衷。张孝荣表示,科创板的设立,向科技型企业以及专注科技投资的创业投资机构释放了积极信号,也会对整个投资生态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肩负“使命”

科创板具有明显的“硬科技”的特征。据同花顺数据显示,按照同花顺所属行业对科创板上市企业进行划分,其中电子、信息服务、医药生物、信息设备、机械设备占据了近80%的企业。

而这一点亦可以从中芯国际的战略配售中得以体现,此次中芯国际的战略配售中,除了合作客户外,甚至出现了国资委、地方政府的身影。

在科创板,对上市企业IPO的门槛更低,甚至亏损企业也能上市,这使得原本不符合进入创业板的科技创新公司,能够加入到资本市场来。通过资本市场的孵化,使这些创新高科技公司得到发展壮大,为国内经济增长贡献。

对于科创板所肩负的使命,况玉清表示,科创板承载着中国经济和企业转型升级的重任,纳斯达克培育了一大批像FANNG这样的企业,如果科创板也能培育几家甚至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就是很大的成功了。

事实上,科创板鼓励的是价值投资,而非投机炒作,这一点也就说明了为什么科创板的进入门槛设置为50万。在未来,科创板里的主角是专业的机构投资者,这样才使得科创板的波动稳定而理性。

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只要有过硬的技术,哪怕没有盈利,对于投资者来说亦是可以接受的。远赴纳斯达克的百济神州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从2013年至2019年从未盈利,但并未妨碍其百亿美元的估值。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