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变“老赖” ,国民品牌汇源咋过年_汇源崔现国

原标题:富豪变“老赖” ,国民品牌汇源咋过年

据报道,继被卷入先锋系风波后,12月11日,汇源集团创始人朱新礼作为有权代理人的中国德源资本(香港)有限公司被法院查封,41亿资产遭冻结。此前,12月2日,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向朱新礼发布限制消费令,这是他今年以来收到的第4个限制消费令。

从曾经荣登福布斯富豪榜到变为“老赖”,朱新礼一步步走向债务深渊,他亲手创立的汇源果汁面临着负债百亿、高管集体离职、退市等多重风险,当年赫赫有名的国民饮料品牌遭受重创。

朱新礼 图据网络

黯淡之前的辉煌还是让人留恋的。成立于1992年的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主营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2007年2月,汇源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募资24亿港元,是当年港交所规模最大的IPO,一时间风光无二。

资料显示,2007年,汇源果汁销售额达到26.56亿元,增长28.6%,为彼时中国纯果汁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可是,正所谓盛极而衰,就在其鼎盛的第二年,分水岭到来。

首先,“豪门联姻”失败,汇源元气大伤。2008年,可口可乐拟要约收购汇源果汁全部已发行股份(66%),出价约24亿美元,受此刺激,汇源总市值一度飙升到“最高点”36.36亿美元。“拿下”汇源也符合跨国巨头并购中国企业的三条铁律:必须控股,并购对象是行业龙头企业,未来收益必须超过15%。但是,这场收购案因触及《反垄断法》被商务部否决。

这对汇源的负面影响是,朱新礼为了攀上这门“亲事”,提高了汇源的资产评估价值,大举扩产,却暂停新品研发和推出,还裁减了经营16年的销售团队,销售团队被压缩掉三分之二,全国21个销售大区的21名省级经理基本离职,员工人数从2007年底的9722人减少到2008年底的4935人,销售人员则从3926人减少到仅剩1160人。大刀阔斧的“调整”让汇源果汁元气大伤。

2009年至2016年,8年时间里,汇源果汁有7年扣非净利润处于亏损状态。

其次,内控问题违规担保,汇源坠入债务深渊。2018年3月,在未经董事会批准、无签订协议,尚未对外披露的情况下,汇源果汁向汇源集团旗下的关联方北京汇源出借42.75亿元贷款。这一行为违反了港交所上市规则中关于关联交易申报、股东批准及披露的条款,汇源果汁被港交所宣布停牌。

这笔违规担保,又使汇源果汁卷入先锋集团P2P网信平台的兑付风波。据报道,汇源先前从先锋旗下的网信等P2P平台借款规模或高达20亿元左右。从今年五六月份开始,部分借款已经出现逾期。

据天眼查显示,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是“先锋系”旗下互联网小贷公司中新(黑龙江)的股东之一;汇源创始人朱新礼是先锋系旗下网信理财A轮融资的投资者;而网信是四季本源农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后者是汇源旗下品牌果时汇的运营主体。

上述数家市场主体的资本关系像绕口令一样,纠缠不清,在巨额债务面前,一损俱损,谁也离不开谁。在天眼查的风险提示中,北京汇源早已被工商部门列入失信公司名单。不止400亿元的借款逾期未还,实际上汇源在2017年便已负债百亿。

我们回过头来看汇源遭遇的一切,汇源走到今天,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从相关报道来看,主要还是家族企业缺乏现代企业治理机制。在公司里,朱新礼是一家之长,拥有绝对话语权,在公司重大决策和内部控制的监督方面,董事会没起到相应作用。朱新礼的用人理念,也是出现问题的一大关键。此外,汇源果汁的内部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不健全,抗风险能力较弱,最终造成了公司的财务危机。

目前,汇源的主营果汁业务增长乏力,新品市场反应平平、多元化市场开拓不顺,加之累计百亿多的债务压顶,上市公司又处于停牌状态,要想翻身真的好难。

回想朱新礼几十年走过的创业路,真让人唏嘘。汇源有一句广告语“有汇源才叫过年”,如今逼进年关,不知这个“年”汇源要如何过?

红星新闻签约作者 蔡恩泽

编辑 汪垠涛

【版权声明】本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归红星新闻(成都商报社)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