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万家基金李文宾:流动性足以应对科创板解禁

原标题:万家基金李文宾:流动性足以应对科创板解禁

7月24日,作为首批主投科创板的基金产品,万家科创板2年定期开放混合启动发行。

当日,科创板正直面解禁浪潮的冲击,中微公司(688012)、光峰科技(688007)等9家公司发布了股东减持公告,合计套现超过93亿元。

盘面上,首批解禁的9只科创板股票全线下跌,科创50指数跌幅7.02%。

就此,该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李文宾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此前,我们曾对持有较多和比较看好的科创板上市公司做过一些摸底,对部分减持意愿觉得可以理解。

而换一个角度,许多优秀标的通过减持主动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潜在股价回调的可能也将为机构再次买入提供较好机会。

“质量一般的公司可能会对其股价造成一定压力,但目前整个市场成交情况良好,优质公司减持的股份,市场完全有能力承接。”他说。

科创板运行成熟

科创板去年7月开板,至今历时一年多,目前运行已非常成熟。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反馈出来:

一是在打新领域。新股最终询价结果基本上已经低于券商给出的询价区间下限,反映二级市场买方通过自主研究和判断,独立给出上市公司公允询价。

二是在一些细分领域。去年三季度开始,部分行业龙头公司已经陆续登陆科创板,目前估值维度看,科创板所关注的六大领域,相对A股同类公司略有一定估值溢价,但处在可接受和控制的范围。

若从同类公司收入跟利润增速比较,则大部分公司存在一定优势。

未来看好四大方向

两年前,科技股波动加剧。彼时,李文宾建言“用时间换空间”。如今,他的坚持迎来回报,无论是2018年发行的万家智造优势,还是和科创板相伴出生的万家科创主题,业绩均大幅跑赢基准。

他表示,具体到科创板投资的细分行业,目前主要看好四个方向:

其一,新能源汽车。经历过去两年多调整,国内政策日趋稳定,海外政策不断超预期,未来会出现较好的左侧投资机会。

其二,网络安全和云计算。

其三,在海外上市的生物医药龙头公司将回归到科创板,这将大幅提升整个科创板医药公司投资标的可选择性和投资标的质量。

其四,从长期来看,半导体的国产替代趋势势不可挡,且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占全球四分之三,在资本市场支持下是有能力实现独立自主发展的。

以实业视角看科技

与多数基金经理成长路径不同,在进入证券行业之前,李文宾在通讯和战略咨询行业工作了五年,这段实业经历对于他的投资风格有较大影响。

李文宾坦言,在投资时,聚焦于赚取自己能力圈范围之内的钱,注重投资风险收益比,相对来说,更重视自下而上精选个股。

精选个股过程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放在首位,此外,比较注重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规划和市场洞察等领域的表现,以及企业核心管理层战略规划能力和执行能力。

其中,尤为关注企业盈利的释放节奏、可持续性和盈利质量。

对目标公司的调研,李文宾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他看来,调研中应多与管理层就行业过去的变化及应对策略进行回顾和总结,即站在当前时点复盘公司过去的决策,从中可以洞察企业管理层对行业趋势的把握能力及纠偏能力。

有趣的是,李文宾调研强调“吹毛”而不“求疵”,即不过分追求在每个时间点都能做出最优的决策。

他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个别失误难以避免。对于优秀公司,更重要的是具有内在纠偏能力。

因此,投研过程中,他常常会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公司在应对外部变化过程中,决策层面的策略和方法。

细分领域选优质股

李文宾对控制产品回撤非常重视。

据了解,他的回撤管理体系并非只是一个生硬的比例,而是更倾向于对不同类型的股票,施行不同的止损策略。

譬如,对看到业绩拐点的公司,相对而言容忍度高些;倘若能看到未来三到五年的成长,对于股价下跌幅度的忍耐程度也更高;而对于业绩已经开始释放的股票,容忍度则偏低。

李文宾认为,中长期来看,国内市场有望呈现慢牛的走势,但也存在一些需要经常关注的风险:

首先,中美贸易关系的演化,特别是在半导体领域;其次,从全球范围看,仍需观察疫情情况。

对于未来市场风格是否会发生显著变化,他指出,板块估值修复的情况基本每年都有呈现,一个板块估值修复的高度其实是与该板块的未来成长性、成长空间、成长质量高度相关的。

目前,成长股确实出现了一些较贵的标的,但从细分领域来讲,还是可以看到一些本身盈利可以持续增长,行业竞争格局可出现跨越式好转的个股。

过去几年,市场关注点大多放在科技龙头和消费龙头,对这些板块关注较少。譬如原料药板块,不少公司自2017年即开始呈现高增长,彼时估值只有十几倍,之后股价表现非常优异。而类似的情况其实在A股市场还是比较多的。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