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3万亿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金融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原标题:消费金融:3万亿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在未来的几年,消费金融市场的增速肯定会放缓,未来很重要的趋势是对技术的使用。”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陈浩杰

从激进发展到严监管,消费金融行业正步入大变局。

1月11日,在“新消费、新挑战、新发展”第五届中国消费金融高层论坛上,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实践研究院(ACCEPT)发布的一份《2019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下称“研究报告”)显示,从2013年到2018年的五年间,我国消费金融行业维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预计2019到2024年,扩张速度将有所减缓,每年在18.7%左右。虽然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到2024年,我国的消费金融仍将成为一个接近3万亿的大市场。

“在未来的几年,消费金融市场的增速肯定会放缓。在我看来,未来很重要的趋势是对技术的使用。”捷信集团董事、国际消费金融专家梅恺威(MelCarvill)表示。

研究报告显示,消费金融企业作为发展普惠金融的中坚力量,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越来越突出。就消费金融的主体而言,一些在线金融平台的总体得分上升,反映了消费者总体满意程度在提高。此外,消费者群体对于消费信贷的接受程度也在显著提高。

根据清华大学CCWE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和G20峰会发布的普惠金融指标计算,普惠金融指标RSR值排名靠前的是捷信、中银、兴业等消费金融机构。

持牌机构更受消费者青睐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研究员徐翔介绍,我国的消费金融市场已经形成四大主体的格局,一是银行系消费金融的分支;二是25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如捷信、中银、兴业等;三是互联网公司旗下的消费信贷平台,比如花呗、借呗、京东白条;四是非持牌消费金融及小贷公司。

研究报告指出,当前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四个主要特征:一是消费金融行业整体费用下降。从2016年到2019年,消费金融年利率从23.41%降到16.84%;二是消费金融公司融资渠道进一步多元化,发行ABS和金融债的占比显著提升;三是依赖于线上的消费金融业务在增加,依托场景的业务占比降低,同时现金贷的占比在增加;四是行业整体受行政处罚较少,截至2019年11月底受处罚仅3次,比去年同期下降40%。

同时,消费金融作为银行信贷的有力补充,经过2010年以来近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步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在综合考虑信贷成本和潜在风险的前提下,理性消费者在选择消费金融主体时也往往会优先选择更加规范的、具有银行、零售或国际经验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服务。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通过历时四年、涵盖了全国30个省区110个城市的问卷调查发现,我国居民对于消费金融公司的接受程度和满意程度不断提高,愿意采用消费金融服务的成年人每年增长速度超过10%。而在行业头部消费金融公司中,对于捷信受访者满意程度维持在90%以上。

既要“普”也要“惠”

研究报告预计,2019到2020年消费金融扩张将有所减缓,每年增速在8.7%左右,在此增速下,到2024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达3万亿元。

市场前景良好,不过,消费金融在未来发展中仍然面临着众多挑战。如何为广泛的客户群体提供合适的普惠金融服务是行业发展的关键。研究报告显示,捷信、中银等消费金融公司普惠金融指标RSR值排在前几位。

在梅恺威看来,实现普惠金融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要有更广的产品可以提供给客户,产品设计要简单,对于之前没有借贷经历的人来说也可以方便去使用,由此实现对消费人群更广泛的覆盖;另一方面,产品还要足够优惠,符合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即使有很多普惠产品可以给到消费者,但消费者不知道怎么去使用,这也是没有意义的。”梅恺威表示,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很重要,以金融素养作为支撑,提供好的产品服务客户,正是捷信消费金融的优势所在。

徐翔表示,对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来说,发展的重点应该是如何在保证风控的情况下降低消费金融服务费用,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的便捷度。对此,研究报告建议,消费信贷公司的整体利率无疑应该保住“36%以上为非法放贷”的红线以保护消费者合法利益。与此同时,在36%的利率红线以下,应给予消费金融公司足够的生存空间,允许消费金融公司根据自身风险成本设定合理贷款利率。

梅恺威建议,提供更有价值的普惠金融服务,降低消费者的信贷成本,最有效的方式不是制定利率上限,而是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第一,鼓励行业竞争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第二,在全行业建立全面的征信数据信息共享系统;第三,通过资本等手段降低消费金融公司的融资成本。

提升科技存在感

近年来,消费金融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尤其是持牌机构也出现了分化趋势。在此背景下,不少消费金融机构纷纷发力科技创新,用金融科技来精准识别客户需求和风险点,提升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存在感和硬核度。

相关数据显示,仅2018年一年,消费金融业务在金融科技领域的资金投入即达到近94亿元,并呈现出强劲的后续发展势头。

在梅恺威看来,竞争是一个好事情,可以给客户带来更加优惠的产品,也会促使企业更加关注创新。“如果捷信要想获得成功,我们必须要持续去创新。我们进入中国已经十几年了,很多证据显示消费者更青睐捷信。我们也从中感到了压力,因为要维持行业领先的地位,需要不断创新并持续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重视对技术的应用,是行业趋势,也是捷信传统。梅恺威介绍,作为金融科技的先行者,捷信通过“高科技+专业人才”的高效匹配与协作,为消费者提供值得信赖的消费信贷服务。近年来,语音机器人(Voice-bot)、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等金融“黑科技”也在捷信的日常业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语音机器人为例,它可7天无休不间断运行,每日呼出量达到约5000000次,并根据客户喜好设置呼叫时间点,从而避免打扰客户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截至2019年年底,捷信已有近20%的日常外呼电话通过语音机器人拨出,每日平均可服务超过8.5万名客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